图: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右二)团队近日公布溶瘤病毒M1最新进展/网络图片
新时社网8月25日讯(记者 周琳)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团队24日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了在溶瘤病毒M1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为M1溶瘤病毒抗癌找到一种被称为ERAD抑制剂的增效剂,这个强而有力的援军,使病毒的抗肿瘤活性增幅高达3600倍。其效果就好像给制导导弹绑上了烈性炸药包。这为治疗全球第二号癌症杀手──肝癌带来了新希望。
专杀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的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世界上最早的溶瘤病毒报告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发现一名子宫颈癌患者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后,肿瘤随之消退。
2014年,颜光美课题组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天然甲病毒M1具有选择性抗肿瘤作用研究。研究表明,这种新型溶瘤病毒有望成为新一代抗癌利器。此后,团队M1溶瘤病毒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推动溶瘤病毒疗法进步
面对临床上发生于不同器官且对各种药物敏感性不一的肿瘤,溶瘤病毒M1是否可以克服这些异质性获得更强的效应,是一个值得探究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两年多前还谨慎表示万里长征只走出了第一步的颜光美此番说,现在已基本没有跨不过去的技术门槛了。团队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一类靶向内质网相关降解通路(ERAD)的小分子化合物能显着增强M1病毒的抗肿瘤活性,增幅高达3600倍。
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溶瘤病毒M1为自动锁定肿瘤细胞的制导导弹,而ERAD抑制剂的加入如同在导弹上绑定了自带筛选功能的烈性炸药包。颜光美表示,ERAD抑制剂这种增效的方式,除了对M1溶瘤病毒,可能还会对其他类型的溶瘤病毒有作用,其发现有望极大推动溶瘤病毒疗法的进步。
研究人员联合应用低剂量的M1病毒和这种增效剂,发现能将患人类肝癌的小鼠生存期延长一倍以上。在接近人类的食蟹猴上,M1和增效剂的联合应用也表现安全。
颜光美说:这些结果提示,将该方案应用于治疗在我国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且缺乏有效药物的肝癌具有巨大潜力,给难治的肝癌带来了新的希望。
此外,课题组还发现了M1病毒的一种新的抗肿瘤方式:诱发肿瘤细胞杀灭周围其他肿瘤细胞。第二线粒体激活因子类似物(SMCs)可和M1病毒共同触发肿瘤细胞间的自相残杀,可以认为是一种杀灭肿瘤的全新方式。这个创新性的成果发表在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有望明年申请临床试验
该课题组关于溶瘤病毒M1的临床转化研究获得了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将可能享受绿色通道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临床试验。现阶段,该课题组正在进行新药申报前的临床前研究,有望在2018年申请临床试验批件。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