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北京5月23日电 (付强)为加深当地中小学生对中国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了解,不久前,新西兰小城黑斯廷斯举办了第三届“人肉中国人”比赛。
与往届类似,主办方在网上随机挑选一位中国人的照片,并提供若干线索,参与者需在两周内借助中国地理、文化等知识,检索到照片中人的信息,耗时短者获胜。获胜者与被“人肉”对象均可获邀免费到对方国家旅游。
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中国网络引发热议。有网友直呼大开眼界,认为以活动增进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堪称“寓教于乐”的典范。也有网友称,只有对中国文化发自内心的喜爱,才能想出如此“脑洞大开”的点子。
据了解,黑斯廷斯于1981年与中国桂林缔结友好城市,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鼓励学生从小学习中文、认识中国。
近年来,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文化“走出去”脚步不断加快;外国普通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意愿日益迫切,并就此衍生出许多五花八门的“妙招”。
此前,曾有中国媒体拍到美国人学习中文的课本,发现用英语单词为中文词语“注音”的现象。许多中国网友坦言对这一幕“倍感亲切”,称儿时常用拼音标注英语单词发音,没想到外国人也把这一招学会了。
记者采访到在北京金融街某外资银行工作的美国人克莱门特,他说自己学习中文时也常用此法,感觉效果颇佳,美中不足是一些汉字的发音在英文单词中缺乏对照,“注音法”存在局限。
不过他认为,想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掌握中文至关重要;不管用什么方法,“能学会就是好的”。
西班牙人何塞体验中国文化的方式是近年来流行的“浸入式”。钟情中国武术的他,曾来到中国生活数月;一边在嵩山少林寺拜师学艺,一边近距离接触中国社会。
如今,何塞不仅把武术带到了他在巴塞罗那居住的社区,也成了年轻人眼中的“中国通”。经常有孩子缠着他问东问西,希望听一听中国——这个在他们眼中带有一丝神秘的东方大国的故事。
为给所在国民众提供更多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海外华侨华人长期以来的努力不容忽视。
由中国国务院侨办授牌的“华星艺术团”近两年表现颇为活跃。这些艺术团扎根于本土,整合了海外侨界中的艺术力量,在艺术创作中重视融合中西差异,用当地民众更能接受的方式展示着中国文化,成为当地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2017年春节期间,分布于海外的华星艺术团除参与国务院侨办组织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之外,还推出了“华星闪耀”系列春节庆典及其他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展示中华经典、传递节日喜庆,获得所在国民众高度关注。
不少华人社团也自发行动,为搭建中外文化桥梁添砖加瓦。英国时间5月20日晚,由英国华人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唱响英伦”中文歌曲大赛在曼彻斯特落下帷幕,吸引了包括英国政界、社会人士在内的近千人到场观看。
以一曲《甜蜜蜜》摘取冠军的Alec赛后表示,自己爱唱中文歌已经很多年了,但没想到能够获奖。“中文歌和中国文化,我会继续爱下去,并且要帮助更多人通过了解中国歌曲和文化获得快乐”。(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