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2月6日电 美国《侨报》6日刊文称,近日贵阳上演“飞越疯人院”事件。人才的自由流动都应被尊重和认可,只是绝不能抱以简单化思维处之,而是应根据双方契约或法律规定按程序办事。
文章摘编如下:
职场上“跳槽”并非新鲜事,每天几乎都在发生,近日贵阳一名医生带领患者“飞越疯人院”,集体“转会”到新东家的消息还是震惊了舆论。
舆论之所以对其投入关注,无非有两个原因:其一,以往跳槽带走客户多发生在广告、金融、保险等领域,但这次却发生在了关乎生命的医疗卫生行业;其二,跳槽医生与原东家的纠纷已引发官方部门高度重视,且介入其中。事件如何收尾,可能还尚需时日,但一次跳槽事件能够升温到如此热度,却有值得深思之处。
在市场经济改革大背景下,中国鼓励公私企业竞争,也鼓励人才自由流动。不过,与广告、保险等行业相比,医疗行业因将自然人作为研究、执业的直接对象,又让该行业本身具有特殊性和敏感性。与其类似的还有教育行业,教师面对的直接对象同样是自然人——学生。
缘于这种特殊性,这些行业人员跳槽时往往都会引发重大连锁反应。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执业对象心理上波动和不稳,甚至还会导致原东家一时补不上这个“坑”。
近年,因为待遇等问题,中国很多地方出现过公立学校教师跳槽到私立学校,其中有一些教师属于闪电辞职。后者不但导致所授课班级学生情绪波动,成绩受影响,还直接导致了该教师岗位一时无法找到备用人选。
这同样是医疗行业面临的困境。每个医生都熟悉自己所负责病号的病情,每个病号都有自己信任或建立情感的医生,一旦医生一走了之,病号和家属情绪自然难稳定。何况,医生本就是医院稀缺智力资源,倘若岗位空缺,填补起来同样不易。
但无论如何,人才的自由流动都应被尊重和认可,只是绝不能抱以简单化思维处之,而是应根据双方契约或法律规定按程序办事。
贵阳上演的“飞越疯人院”事件,看似一起职场跳槽闹剧,但又不能将其当作普通纠纷,至少它暗示人才流动市场还不成熟、亟待完善。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