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12月9日刊载今年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李秀恒文章《不上电商顺风车将吃亏》,他认为香港中小企业应把握电子商务机遇。相关文章摘编如下:
“双11购物节”,阿里巴巴的“淘宝网”又创纪录,一日之内交易总额高达1027亿元,比上年同一天增加了约32%。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日前出席活动时曾表示:“未来的30年内,电商产业朝在线、线下和物流整合发展,全球将进入新零售时代,将与新金融、新技术等五大变革一起颠覆各行各业。”
马云所言非虚。虽然今年全年的电商交易总额仍是未知数,但月前在广州举行的“2016中国跨境电商领袖峰会”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指出,仅是今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的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0.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了37.6%,其中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三成。内地电商发展之迅猛,可想而知。
电商发展方兴未艾
眼看内地的电子商贸规模越做越大,常被诟病金融科技落后的香港,中小企如何可以搭上这趟“顺风车”,以及让消费者也能够享受更优质的网购体验?这是摆在眼前的课题。须知道,跨境网购已成为电子商贸的主要角色,且有逐步取代传统购物模式的主流位置,香港在这方面如不发力赶上,必定吃亏。
内地跨境网购近年以几何级数发展,且方兴未艾,主要原因包括:
一、网民数量增加。据联合国公布,截至今年9月,中国的网民有7.2亿,而手机网民今年初达到6.2亿。两个数字都只约为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数量上仍有上升的空间。
二、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日趋普及。这些移动终端器,可随身而行,随时上网,有利刺激购物意欲。
三、买得放心。随着内地的交通网络高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成长,加上对网购的监管日趋完善,越来越让消费者放心。
四、知名品牌效应。初时的网购,由于消费者怕货不对版,未放心购买贵重东西,故货品大都是平价的;但至今时今日,几乎任何货品都不能不开拓网售市场,包括国际知名品牌。这些知名品牌的加入,又大大增加了网购的吸引力。
电子支付港须急追
相信不少人对网购,尤其是跨境网购最大的忧虑,就是支付安全问题,这也是电商在香港发展有所阻滞的重要原因之一。曾几何时,香港的“八达通”在电子支付系统上,领先其他地方,而如今已被追近和超越。
笔者一向认为,香港是一个自由港,信息发达,交通方便,加上法制比较健全,其实很有条件发展电子商贸。香港金管局今年8月底便批出了首批储值支付工具牌照(SVF牌),包括阿里巴巴支付宝钱包、香港电讯Tap & Go拍住赏、腾讯WeChat Pay、TNG钱包,以及八达通卡的“好易畀”等,把市面上的手机钱包置于其监管之下,让消费者购物能更加放心,可说是为推动本港电商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电子认证推广应用
除了电子支付的安全性之外,电子商贸能否畅顺进行,另一关键便是电子签名证书的互认问题。其实早于2008年,粤港两地电子签名证书已在CEPA补充协议的框架下提出。而今,金管局先后推出了电子支票及颁发支付工具牌照,对两地的通关报关、跨境电商、跨境支付等提供了方便,有助本港的电商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中小企增加对电子商贸的认识,帮助他们开拓跨境电商市场,厂商会的城市智能化行业委员早前亦曾与粤港两地相关机构合作,举办了一场“粤港互认放心交易 粤港互认数字证书”推介会,让他们明白到,数字证书认证是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也是跨境网络交易的安全工具,及早懂得善用,对业务发展必有裨益。
这个推介会反应甚佳,与会者均表示获益良多。笔者认为,香港是一个国际城市,电子签名证书只是粤港互认是不够的,当局应争取与更多地区、包括海外“互认”,香港电商未来的天地将会更宽。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