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张高丽出席“读懂中国”国际会议 解读“十三五”

北大专家评“中日韩宣言”:似寻常而实奇崛

  似寻常而实奇崛对中日韩《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联合宣言》的一种解读

  11月1日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落幕,三国发表《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联合宣言》。这意味着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韩及出席三国峰会获得了极具历史意义的外交成果。

  《联合宣言》分为五个部分,有56款之多。其中第一、第二部分在重申了深化三国合作有利于三国双边关系稳定发展,有利于实现东北亚和平、稳定和繁荣,我们将进一步促进三国合作机制化,推进对话与合作进程诸内容,同时回顾了2008年首次举行三国领导人会议以来的进展。特别是2011年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通过了《核安全合作》成果文件等。在第三至第五部分,联合宣言重申将进一步加速三国自贸区谈判,最终缔结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自贸协定。三国一致表示对东盟主导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支持,将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做出共同努力,该进程包括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并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RCEP),达成全面、高水平、互惠的协议。从上述引用的内容来看,《宣言》乍一看并无太多实质性内容,甚至被有些人称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内容。毕竟,由于日本政府的种种右倾行径严重伤及中、韩等亚洲国家的感情,对于重新推动三边合作抱有顾虑和谨慎也是自然的。如果从三国峰会中断三年之久而重启这一点来说,虽然仅具有巩固成果的象征色彩,但却有着不可低估的进步意义。固然一小步,终究迈了出去且是朝前走的。谁能否认在我们这个年代以及过往的历史中,出现了太多表面看起来只有象征意义的一些事件、却最终从本质上深远地改变了历史进程?作为访问的一项重要成果,无论是对于地区安全与繁荣、发展,还是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

  为什么说一个会议机制会有这样的价值和意义呢?要知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由国际法、国际制度和国际舆论构成的国际社会,之所以优越于过去那个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无政府世界,就在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必须尊重国际法、国际制度,他的所作所为都必须行之有据、行之有方。而这一切国家相处方式的进步,都始于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的一系列国际会议,这些会议都是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家纠纷乃至战争之时而运生,但在会议结束之后又以各种条款、协议的方式沉淀下来,成为国际惯例进而形成今天世界各国必须遵循的、体系庞大、浩瀚繁杂的国际法的雏形。从这一点上就不难理解三国峰会机制的存在意义和继续发展的价值之所在了。与已经实现一体化的欧洲不同,东亚由于外界力量的干扰、自身发展差异以及历史领土问题纠葛的困扰,在推进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上如同九曲行舟、可谓艰难备至。然而共识已经形成,推进整个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不可逆转,这就有了东盟10+3会议机制以及力在推进一个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占全球总量的1/3、世界最大的自贸区的动力,即由东盟十国发起,中、日、韩、澳、新西兰、印度六国共同参加(10+6)的RCEP。并且在此基础上于2020年完成东亚经济一体化。能否做到这一点,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举足轻重的,三国互为邻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因此可以说,没有中日韩市场一体化,东亚经济一体化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会有任何灿烂前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都必须实现内生性增长模式,也就是降低对欧美市场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这就必然要求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虽不能说毕其功于一役,但这一役甚至关系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取得成功。一旦中国与日本韩国建立起自由贸易区进而推动RCEP的实现,且不说1+1+1>3的三边合作外溢效应将会促进中国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竞争能力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单就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率提升近3%左右这一点,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由这个数字产生的市场和财富想像以及伴随而来的经济预期,也是完全可能支撑中国继续保持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熟悉历史的人们知道,上个世纪以来,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四十年之久的只有美国和日本,而中国将远远打破这一记录,并由此积累起足以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雄厚物质基础。

  除此,在地区安全保障方面,中日韩峰会的机制化也是极富历史意蕴的。众所周知,东亚地区由于复杂的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存在着难解的连环性安全困境,尤其在中日之间巨大的修昔底德陷阱时隐时现,并且在域外强权大国的干涉下日益强化。然而,中日韩峰会本身就是一种机制,从其启动的这7年来,其议题从人文交流、减灾、大气污染治理、金融风险防范等等可谓包罗万象,而一些传统安全问题,比如朝鲜半岛局势和稳定、中日韩彼此之间的海域海岛纠纷,以及核安全等等,更是不可绕开的重要议题。从这一点意义来说,中日韩峰会机制既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超级引擎,在未来也有可能成为东亚安全保障的重要平台。而真的做到后一点,对外,可以挡住美国这只从遥远大洋彼岸伸来的所谓离岸平衡手,并且平衡其试图搅局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内来说,则可以约束甚至捆住桀骜不驯的日本,至少它可以作为解决东亚内部诸如海域、岛礁等领土纠纷的对话平台。当然,迈向这一步要走的路还很长,甚至彼此之间可能出现种种争纷、冲突甚至是危机。然而,冲突和危机在导致误解和隔膜的同时,不是也有将彼此拉近沟通的功效吗?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正能量,哪怕是负能量有时也会强化这种会议机制。而这,是由中日韩三国谁也无法摆脱的地缘政治属性以及百丝纠结的经济利益决定的,更是由三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繁荣的无限渴望决定的。

  所谓寓雄奇于淡远,似寻常而实奇崛。清楚了这一层面的战略意义,就看懂了东亚安全、经济大棋局的黑白态势和微妙幽深之处,从而也就明白李克强总理重启三国峰会机制这招,实在是于风轻云淡、气定神闲的羽纶品茗之余下出的、足以钤决万里的一招妙手棋。(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创新中心研究员朱宁)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