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分流香港市区旅客,避免零售旺区人多拥挤,今年年初,香港多个团体提出在深圳和香港交接处建“边境购物城”的计划。消息一出,一些有定期赴港购物需求的内地游客很是期待。然而,半年过去了,这些计划没有后续下文,多家港媒报道称“香港零售业疲弱,深港边境购物城难产”。
资料显示,今年提出的边境购物城计划至少4个,但全部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究其原因,香港业界认为,最近香港零售业数据疲弱,零售核心区旅客减少,深港边境购物城的角色已被淡化,让有关项目变得可有可无。
当初的香港购物区人满为患,部分商店甚至需要实施人流管制措施。曾有调查显示,1/3的深圳人每月至少去一次香港购物,去香港“打酱油”已经成为深圳人的常态生活。
自从去年违法“占中”以来,香港出现一些滋扰内地游客的事件,对于中产、有消费能力的内地年轻人影响很大。4月,“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后,减少水货客的同时,也赶走了很多真正的旅客。自今年6月1日起,内地降低部门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再加上汇率因素,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对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有吸引力。同时,互联网购物在内地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对香港传统零售业带来很大冲击。
香港购物天堂的价格优势日渐消失。当不再具有购物优势,又因为“好客之都”形象逐渐被“反水货客”等一连串暴徒式破坏而摧毁,香港对内地游客的吸引力自然也就下降了不少。以往每逢内地假期,内地旅客大举赴港购物,铜锣湾、尖沙咀等商业旺地的金铺、钟表店、药房里经常人头攒动。柜台前,挤满了等待付款的内地旅客。东北话、天津话、四川话,各地方言不绝于耳。今年上半年的清明小长假以及暑假,香港旅游业却遭遇了业界寒冬,港媒纷纷报道:赴港旅客购物减少明显;香港奢侈品市场销售下跌;“购物天堂” 香港面临新挑战等。没有了人潮涌动的香港,自然也没有了分流的必要。
尽管香港也在努力追回流失的内地游客,今年5月,香港优质旅游服务协会联合零售、商场、景点、餐饮、酒店等旅游相关行业举办了超过1万商家参与的促销活动,包括半价出售珠宝首饰、红酒买一送一、景点门票半价等。今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香港旅游发展局举办另一轮推广活动。但目前来看,收效不甚明显,因此,少了大批购物的内地旅客,边境购物城是否能发挥其作用,许多人仍持观望态度。
购买台湾货品越来越便利
相较于香港,台湾在开辟本岛外的购物战场似乎更有吸引力,为旅客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日前,往来两岸间的直航客滚轮“海峡号”船上商店正式开业,这意味着乘船旅客在船上就可以买到台湾商品。在船上不大的商店里,化妆品、香烟、婴儿奶粉、茶叶、高粱酒等摆满货架,这些都是清一色来自台湾的商品。“乘客可以在船上商店离岸购买到台湾商品,将大大满足乘客在旅途中的消费需求,特别是购买台湾商品的需求。”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斌说,旅客在船上商店购买商品不需要其他手续,跟在台湾直接购买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比从台湾本岛购买到的商品价格上还优惠,此外店里还可以购买到一些境外商品。(文/牟彦秋)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