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民族原创歌舞剧《圆梦》诉说五十载老西藏精神

民族原创歌舞剧《圆梦》诉说五十载老西藏精神

\

10月30日至31日,大型原创歌舞剧《圆梦》应邀在北京世纪剧院加场演出

\

10月30日至31日,大型原创歌舞剧《圆梦》应邀在北京世纪剧院加场演出

新时社网10月31日电(记者张帅)继国家大剧院首演后,10月30日至31日,大型原创歌舞剧《圆梦》应邀在北京世纪剧院加场演出。这部由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出品、北京圣频伽文化精心制作的剧目,献礼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青藏铁路开通9周年。

写实作品传承老西藏精神

《圆梦》以火车进拉萨为背景,讲述了一名深入西藏腹地采访的摄影记者在暴风雪中为藏胞所救,死里逃生;随后他又帮助患有重病的藏女四处求医,终于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前往内地治愈重病的感人故事。

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并非虚构,而是源于藏区的真人真事。故事原型之一的唐召明,是现任新华社北京分社摄影记者,有着34年的援藏经历。多年前,他在追拍藏羚羊的过程中体力耗尽晕倒于风雪中,后被藏民救起,几十年来一直对藏族人民心怀感激。2002年,他从一位援藏干部那里得知班戈县有一名牧女斯求卓玛患有巨型肿瘤,亟需帮助。青藏铁路通车后不久,他便开始筹划将斯求卓玛接往北京治疗。2010年4月21日,折磨了卓玛28年的肿瘤终于被切除。唐召明感叹道,这个过程中有太多人伸出了援手,比如北京安贞医院的顾虹医生,建藏援藏不仅仅是老西藏们的事业,也是众多虽身在西藏之外,却心系西藏发展建设的人们的共同事业,愿《圆梦》能将这份老西藏情怀保留并传承。

原生态让《圆梦》更有张力

带着传承这份精神的使命感,今年4月创作之初,该剧的主创班底前往西藏采风。无论从故事本身、表现的艺术形式,还是舞者,都追求西藏特色还原。不仅邀请了在《中国好舞蹈》中一战成名的藏族大男孩白玛次仁担任《圆梦》重要舞蹈角色,还邀请了21位来自班戈民间舞团的舞者,最大限度地展现西藏乐舞的文化特点,真实呈现弦子、堆谐、锅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诺杰洛桑嘉措担任该剧民俗顾问,好多演员都是地道的牧民孩子,锅庄舞、堆谐舞等都是藏族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他们在现代大剧院跳出了藏族舞蹈的原汁原味。

这些舞者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没有人工雕琢过,反而使他们的舞姿更具有藏族舞蹈原生态的张力。保留他们身上的天性是《圆梦》舞蹈部分最为核心的理念。《圆梦》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拥有一种天地间流淌出来的声音和由天生音乐律动感而生的舞步。

多元化造就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典范

该剧的音乐部分就像一部火热、庞大的交响乐,一个主题接着一个,不停顿的主题贯穿,纵情歌颂西藏人民与援藏工作者,包括青藏铁路所承载的伟大的爱。乐评人王纪宴说道。

担任《圆梦》作曲的是曾经为《珍珠港》、《加勒比海盗》等众多知名电影创作音乐的德国作曲家克劳斯巴德尔特,创作之前,他远赴西藏采风,向83岁高龄的藏汉和声第一人罗念一先声讨教,分析并学习藏乐系统,最终他将藏乐与交响乐巧妙融合,营造出独特的听觉体验;《圆梦》音乐监制、世界著名的亚历山大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家杨戈芳对此次与克劳斯的成功合作表示,西藏原生态音乐并没有被语言和肤色所限制,这才是艺术的真正魅力。

制作方表示联?这些业界领袖创作?系列拥有中国美学、中国价值观、中国文化三要素的文化产品,制作出符合时代需求又传承传统文化的作品,实现中国舞台艺术的多维国际化,是圣频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

创新制作方式刷新创作周期

为整合这样一支国际团队,圣频伽打破了以往的导演核心制,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制作人核心制的团队,主创团队的集体智慧得以完全渗透到整个剧中。用时少且质量高是这种新型制作形式的最大特点。《圆梦》总制作人、圣频伽总裁张源解释道,其实时间的节省并非是通过缩减质量,而是时间的合理错配、以及将不必要的时间精简而形成的。

从《圆梦》立项至今,不过短短6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圆梦》班底完成了剧本的创作、音乐及舞蹈的编排、服装的设计、合成彩排等一系列工作。就在本次首演前一周,来自英国皇家爱乐乐团(RPO)、伦敦大都会交响乐团(LMO)的音乐家们和美国好莱坞的录音工程师们共同完成了《圆梦》交响乐部分的录制及合成。这是历史上中国歌舞剧作品首次由世界顶级团队跨国协作完成录制。

排演《圆梦》,采取了将民族性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未来能让这部中国的歌舞剧走出国门,为世界所熟知。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就在艺术形式上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并通过挖掘、抢救极具中国民族性的音乐和舞蹈,辅以国际顶尖标准的制作及创新的舞台呈现形式,希望《圆梦》能在不同的种族文化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让全球不同地域的观众都接受并喜爱,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张源表示,民族艺术国际化,不是一个难题,也不是一个障碍。只有以自信和包容的文化姿态创作作品,才能真正使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