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9月16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曼哈顿华埠作为全美最老牌的“中国城”,曾经不仅是纽约华裔小区经济中心、工厂聚散地、数万华裔移民的家,还是游客必经之地。然而911恐怖袭击后,华埠经济再也不复从前,大量商家迁出,风光不再。而布鲁克林兴起不久的8大道华社,正是从911后开始高速发展,“现在的8大道,跟十多年以前的东百老汇是一模一样的。”
911之前,曼哈顿华埠曾经是华社的经济命脉。根据亚美联盟(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在2002年的研究报告《911后的华埠:经济影响研究》指出,华埠曾有5万6000华裔居民,近4000由华裔经营的商家,246家衣厂,1万4000衣厂工人,250多家餐厅。
地处双子塔旁边的华埠,911时遭受重创,一度成为“冰封区”(Frozen zone)。亚美联盟的研究报告指出,911一年后,华埠经济仍萧条。衣厂行业约损失了4亿9000万元,仅在2002年一月至同年夏季期间,就有25家衣厂关门。70%的餐馆、65%的衣厂以及50%的珠宝店,营业额减少了至少20%,而60%的餐馆和珠宝店均表示来自游客的生意下降了40%。几乎所有的华埠商家都认为,生意不可能恢复到911之前。
由于商家对于一度成为“死城”、一年后经济仍持续萧条的曼哈顿华埠失去信心,不少商家开始搬离,而8大道正是在此背景下逐渐兴旺起来。
8大道是“翻版”东百老汇
“现在的8大道,跟十多年前的东百老汇是一模一样的。”1+1发廊的老板陈彼得(Peter),1993年在曼哈顿东百老汇开始经营发廊,那时的东百老汇,因1980年代大量福州新移民涌入,让这条街及周边分布着大量福州会所、由福州移民经营的餐馆、酒楼和商城等,东百老汇也因此曾有“小福州”之称。
不过当年华埠的热闹,自911之后再也不复当年,“唐人街现在没落了”,陈先生说,“现在的8大道就是翻版东百老汇。”
随着华人聚居地向8大道转移,对熟客依赖程度较高的发廊只能作出应对,2013年他在布鲁克林8大道开了分店,对比起东百老汇店,8大道生意明显好很多,“我的客人多数都住在8大道”,陈先生说道。于是2014年,陈先生彻底关闭了东百老汇做了21年的老店,专心扎根8大道。
现在来到日落公园8大道,还以为自己到了中国福州县城,从40街到65街这25个路口间,每个路口有10余个尽是中文招牌的不同商铺,就连大通银行里的职员,也清一色是华裔面孔。在这里,餐馆、洗笼、超市、杂货铺、手机店、计算机维修,生活所需一应俱全,甚至还有手工修鞋的路边摊。近年来,每一家新开的商铺,店主几乎都是福州人。
根据201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日落公园的华裔人口从2000年的19963人增长至2010年的34218人,涨幅为71%。
相反,曼哈顿华埠的华裔人口从2000年的34554人下降到2010年的28681人,减幅为17%。
发展潜力瞩目
对于发廊老板陈先生来说,他的顾客不少是跟了他多年的华裔熟客,因此就算8大道租金再贵,就算“饮茶钱”也还是要交,但他认为这里的人流量和消费潜力还是能让他回本。
陈先生指出,8大道华社不断扩大,无论是在外州打工的华裔,还是刚刚来美的新移民,8大道都是落脚点,这里的发展潜力让他十分看重,“我相信2、3年内这里就会有大型酒楼发展起来,会吸引更多华人过来。”
而目前在8大道酝酿着筹备着的多个兴建项目,也确实让人对8大道小区的发展潜力充满了遐想。(张意)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