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军事 >> 湖南商人投2000万建公益公墓 镇政府派百人强制接管

疏于收缴“伤员”武器 野战医院营区被“炸”

10月16日清晨,天色微亮,机动3628公里来到重庆的兰州军区某医院野战医疗所已经在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卫勤综合训练基地全要素展开野战医院,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批量伤员救治诊断性演练”。

近日,代号“卫勤力量-2015A”全军机动卫勤分队跨区基地化训练在这里举行。根据全军和总部后勤训练工作安排,兰州军区某野战医疗所将在这里进行全员全装全要素跨区基地化训练和检验评估。

“这样由卫勤专业训练基地承训、机动卫勤分队整建制参训的重大训练任务,标志着我军卫勤训练进入基地化训练时代。”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卫勤综合训练基地副主任郑然介绍说。

据悉,整建制基地化训练打破了以往“先训后考”的定式,采用“先考后训再考”的训练流程。训练的第一环节就是让“远道而来”的参训分队先进行一次完整的保障行动演练,充分暴露保障能力的短板。

“诊断性演练”开始后,高仿真的“伤员”被送来了。这是一支由50名大五临床医学学员扮演的标准化伤病员队伍,第三军医大学卫勤教研室教员方海亮用仿真血浆、塑胶伤口模型等材料,在他们身上制造出逼真的伤情——有的腹部被钢筋穿透,有的小腿皮开肉绽、暴露出断骨,有的满脸鲜血,有的遭到“严重辐射”。“‘伤口’相当于试题,测试医疗队员能不能尽快辨别伤情、采取处置。”

一辆辆转运“伤员”的车急速驶来。医疗队员抬着担架下车,一边查看伤情进行初步处置,一边进行轻、重伤的基本分类。“求求你们,快救救他呀!”哭叫声传来,一个亲眼看着自己身边战友“惨烈牺牲”的“伤员”情绪失控,紧紧抓住医疗队员的手臂,拼命挣扎不肯上担架。

远处硝烟弥漫,几个医疗队员正在对两名爆炸伤“重伤员”实施现场急救。这两名“重伤员”是高智能野战创伤综合模拟人。率先批量使用高智能模拟人是本次演练的一大亮点。模拟人单价近200万元人民币,它拥有和真人一样的生理反应,真实的呼吸、脉搏乃至神经对光的反射等,全身多处可以模拟各种真实的战场创伤出血场景,军医可以使用各种紧急救护医疗设备和药物进行抢救,还能真实地进行通气、心电、血压和血氧监测等。

“逼真”是这次卫勤保障实战演练的重要特点。基地操场上的野战医院里,医生护士为批量到来的“伤员”诊断分类,分别送至手术组、重伤处置组、收容处置组等救治组室进行救治。“伤员血压急剧下降,意识丧失,抽搐,外伤性血气胸,需要马上手术!”一名“重伤员”被立即抬进野战手术方舱。这边一名“伤员”心肺复苏无效“死亡”,那边突然一声巨响,一颗手雷在营区里“爆炸”,这是由于医疗队员之前疏于收缴“伤员”随身携带的武器,一名“出现战斗幻觉”的“轻伤员”带着手雷进入医疗所,不小心“引爆”了手雷。

“所长同志,前方三公里处有一个哨所遭到袭击,请提供医疗支援。”“指挥组,医疗用血告急,请尽快协调。”“指挥组,重伤救治组突然断电,请即刻处置。”通过对讲机,考核组向医疗所指挥部发出一条条临时指令,本已忙碌不堪的救治现场更加紧张。第三军医大学卫勤教研室副主任游海燕说:“我们通过设置很多突发状况,来全面暴露出这个分队专业保障能力的短板,以便后续做出个性化、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和指导。”

两个小时后,“批量伤员救治诊断性演练”结束,考核组完成了对该野战医疗所的诊断性考核,累计梳理训练问题百余个。

“此次诊断性演练暴露出信息上下传输不畅、救援力量分配使用不均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带着这支队伍开展专业知识更新和检讨式研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战保障能力。”郑然说。

演练让不少队员手忙脚乱、满头大汗,一名医疗队员一边埋头记录考核组意见一边感叹说:“通过演练,发现我们离实战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但努力的方向也明确了。”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