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人”:
芮银超:三次报名梦圆军旅修飞机26年成“士兵专家”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4日讯(记者雷兹) 停机坪上,战鹰轰鸣的旋翼渐渐停止转动,飞行员走出机舱,却看不到芮银超高瘦的身影。这个入伍26年,天天跟飞机“打交道”的“兵王”,从未驾驶飞机翱翔蓝天,从进入军营的那天起他就只做了一件事——维修飞机。
先后维护过6种机型、熟练掌握500多类直升机“疑难杂症”的诊治办法、安全保障了2000多个场次飞行任务、排除直升机故障和事故隐患700多起、安全事故零记录……当兵26年来,芮银超将自己的青春和光热换化成这些亮眼的数字,成为全军闻名的“兵专家”、飞行员心中的“定海神针”。因为他的爱军敬业精神,今年10月13日,来自成都军区第十三集团军陆航某旅机务大队的一级军士长、特设师芮银超,获得了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
三次报名梦圆军旅不服输他苦钻飞机维修技术
芮银超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穿上军装当一名军人。
芮银超出生于江苏连云港,1989年,18岁的芮银超终于走入军营,实现了自己人生理想。鲜有人知,此前两年,芮银超因为误诊和其它原因,两次差点与军装无缘。
“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军人,幸好自己没有放弃!”16岁那年,芮银超第一次报名参军,因为误诊,当兵没能成功。第二年,又因为其它客观原因,芮银超再次与军营失之交臂,直到18岁那年才终于踏入军营。
芮银超的军旅梦自幼便根植在心。小时候,外婆家附近的驻地部队一直令他神往。每天,他都会看到士兵们踏着整齐的队列,喊着嘹亮的口号操练,这样的环境一直深深吸引着他,“每年寒暑假到外婆那里后就不想回家。”芮银超说,平时在部队驻地附近会看到有飞机上天,因此成为一名航空兵就成为了自己最大的心愿,而这个心愿,自入营后就变成了现实。
芮银超入伍后被分到陆航部队,“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当上航空兵!”芮银超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那样激动,他说虽然自己不是飞行员,但是每天修飞机就已经很满足。
幸福来得很突然,但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维修飞机对机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十分严格,这无疑给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芮银超出了一道难题。为提高业务水平,芮银超被送往北京接受培训,可刚开始,芮银超就因吃力而感到力不从心。培训中需要学习和运用很多原理知识,甚至会学高数等课程,在常人看来,这无疑是不可能的事。但芮银超不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股韧劲儿顺利结业。
“培训4个月,如果结不了业就会被转到其他岗位。”芮银超舍不得离开机务岗位,自尊心使然,他开始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完全豁出去了!”每天,芮银超会比其他战友早起一个小时背原理知识,白天一边识记一边实践,不懂的就问老班长和其他教员,最后硬是通过了考试。
芮银超把刻苦钻研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后来,芮银超甚至托老家的同学寄来高中课本,花了一年多时间将三年高中知识全部自学完毕。芮银超记得入伍时老班长对他说的话:“在部队立足要靠技术吃饭,要对国家财产负责,更要对战友的生命负责。”芮银超感受到自己使命的重要性,于是更加用心地制定计划钻研飞机维修技术。“飞机不能带着故障上天,不能有丁点的马虎,每次对飞机的体检维修都需要细致细致再细致。”
修飞机26年他成“士兵专家”更是安全标签
十年磨剑,一朝亮剑。如今,“芮银超”三字已成为全旅的安全免检牌。只要看到“芮银超”的签名,飞行员就能放心地飞上蓝天。他也成为飞行员心中的“定海神针”,也成为我军一名有名的新型直升机“士兵专家”。
机务工作技术含量高,要求严谨。为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机务工作者,芮银超将直升机上密密麻麻的标识、大大小小的各种仪表和上千个电门,一张图纸一张图纸地背,一个电路一个电路地画,一颗螺钉一个螺钉地摸。几年下来,他对电气电路和金属元件做到了“一摸准”,对主要参数和技术性能指标做到了“一口清”,对查找和排除故障做到了“一手灵”。飞机哪儿有毛病,他用眼一扫、竖耳一听、伸手一摸,就能“八九不离十”, 成了单位小有名气的“机务通”。
芮银超入伍26年,他先后维护过6种机型,熟练掌握500多类直升机“疑难杂症”的诊治办法,排除故障和事故隐患700多起,安全保障2000多个飞行场次,独立和参与完成了16项技术革新成果,是我军唯一参与直升机故障分析手册编撰、新型直升机定型研究的士兵专家。为了留住他,总部机关两次开会专题研究,特批了一个高级士官名额。
2003年下半年,在老兵退伍送别中,当了15年兵的芮银超感概万千,“明年的这个时候,就轮到大家来送我了。”当晚,芮银超在宿舍里一夜未眠,“这里的一切都已经习惯了,舍不得,真的舍不得!”芮银超想到,第二年即将服满服役期,也意味着将要结束自己16年的军旅生涯,于是他思索着在离开部队前应该留下点什么。
当兵多年,修飞机修成技术型专家。芮银超每天都有个好习惯,就是将当天工作的经验和心得记在日记本上,16年一共记了40来本。芮银超打算,在退伍前将这些笔记进行整理,作为礼物献给部队。于是闲暇时候他就开始做整理工作,经过粗略加工,一份500多页、40多万字的笔记成形。一天,芮银超偶遇自己的分管领导,于是将材料交到领导手中,并道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举动迎来一次留队大转机。同是机务出身的分管领导拿到芮银超的笔记后,也是一夜未眠。第二天,领导找到了芮银超,他告诉芮银超,一个将要退伍的士兵还能为部队留下这样的宝贵经验,实在难能可贵,领导很兴奋地告诉他,笔记做得十分全面,并要芮银超重新整理一份更完善的材料出来。4个月后,一本经过芮银超系统整理的维修故障汇编正式出炉,并交到领导手中。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过多久,分管领导随身带着芮银超的书籍到北京开会,领导在会上得知,为了提高维修水平和部队战斗力,总部机关决定要出一本陆航领域的专业书籍,要求各单位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芮银超所在部队领导将芮银超的书籍递交给了总部,机关首长翻阅后高兴地一拍桌子:“我要的就是这个!”书籍的材料内容被采纳,芮银超被特别抽调进京参与陆航专业书籍编写!
2004年3月至9月,经过半年时间的编纂,一本陆航领域的专业书籍正式出版。同年,为了留住芮银超这个不可多得的士兵专家,总部机关两次开会专题研究,特批了一个高级士官名额,芮银超获得高度认可成功留队。
技术过硬“多面手” 他是外国专家眼中的“中国同行”
芮银超过硬的技术本领,不仅在全军被视为模范,还曾获得外国专家的高度赞许。
某一年,我军试飞新引进的某型直升机,由于装备还未正式交接,我方决定将直升机拆散后运到试飞场,芮银超作为士兵专家被抽调到试飞场,与外国专家一道参与飞机的组装。
原定两个星期组装工作,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中提前了一个礼拜完成。芮银超每天顶着烈日、忍着嘴唇溃烂的痛苦,工作十多个小时,不仅安装机载设备,还利用自己全面过硬的技术协助安装发动机、旋翼、发电机等设备。
芮银超的工作态度被外国专家看在眼里,有人不解,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士兵,怎么啥都会,而且技术精湛毫无差错。在国外,陆航机务各专业之间界限明显,仅有少数人能精通多个专业。芮银超的专业能力令外国专家印象深刻,从翻译处得知芮银超仅仅是一名普通士兵后,外国专家都向他竖起大拇指,并称芮银超为“多面手”和“中国同行”。
类似的故事发生在随后一年。这一次,我方引进了一批新机型,但有数架的某部件出现了故障。外国专家先后派2批专家都束手无策,称是机件之间耦合上出了问题。芮银超仔细检查每个机件后,认为是该部件本身有问题。
看到坐在会场角落的士兵芮银超突然提出疑问,外国专家“瞪大了眼”,但在芮银超的强烈要求下,对方还是同意尝试更换飞机部件,飞机开车的一瞬间,所有故障都排除了。外国专家心服口服,及时为所有故障飞机更换了部件,所有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夸赞芮银超,这一次,芮银超为国家挽回了几十万元的损失。
爱一行钻一行,芮银超说,自己已经将毕生的心血和所爱倾注到了军旅生涯中,他这辈子,做得正确的一个选择就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他表示要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的传承下去,如今,在他的带教下,已有33人成长为合格的特设师,其中8人成为了特设专业骨干力量。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