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华侨 >> 侨务动态 >> 泉州百年中山路“古早味”依旧

泉州百年中山路“古早味”依旧

  新时社泉州8月23日电 题:泉州百年中山路“古早味”依旧

  作者 廖静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正如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卞之琳在作品《断章》里所描绘,这样的场景每日都在侨乡福建泉州的百年中山路上演着。

  中山路上,一家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统老店一字排开,居民们保留着不变的生活习俗,“古早味”成为这条街巷最美的风景。

  泉州中山路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1924年,由南洋华侨投资改造成骑楼街道的南北大街全线贯通。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南北大街改称“中山路”。当时,不少事业有成的泉州华侨返乡兴业,将资金注入中山路的商铺,这条街便渐渐融入泉州“海交”文化,成为繁华的商业街。

  今年4月,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第一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泉州中山路榜上有名。

  如今,炎炎夏日中的中山路依旧繁华。在中山路两侧,泉州历史古迹星罗棋布,闽南名楼威远楼、标志性建筑钟楼、原为施琅后花园的泉南基督教堂、有“圣贤门”美誉的泮宫等众多古城遗迹数不胜数……中山路的“古早味”一直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沿着中山路由北往南走,除了像走马灯般变换的时尚鞋帽衣饰店外,隐藏在街角巷陌的还有不少传统乐器店、小吃店和特产店。在中山路开钟表行的吴建成说,在这里修表几十年,从机器表修到现在的电子表,对这条路再熟悉不过了。

  83岁的阿婆吴丽华在中山路的小巷子内,如平常一般从一口水井汲水。在此居住了数十年的她告诉记者,“儿子和女儿早已搬到市区繁华地带,但我就是舍不得这里。”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中山路的各个小巷内,保留着原始生活习俗的居民不在少数。

  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山路不可避免地变老、变旧。不久前的一场暴雨,更使得中山路北段的三间沿街骑楼坍塌。为此,泉州市规划局已出台了相应的修缮方案。与此同时,如何更好留存中山路“原味”等问题浮出水面,不少民众忧心改造会改掉老街的“古早味”。

  泉州市文体新局副局长出宝阳表示,泉州中山路必须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支撑,政府需要对它进行一些商业形态规范,要尽量多引进一些传统民俗产业,如一些非遗传承项目、文创产业项目等,来装点它的文化。

  出宝阳说,“老街改造”涉及原居民居住条件、旅游资源开发、老街生态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今泉州中山路是按照文保单位的标准进行保护,除了保持它的整洁统一外,最主要的是保存它的历史风貌。

  自小就生活在中山路的凉茶店员周希燕,今年52岁了,但她还清楚记得小时候到金鱼巷看电影的情景。她说,“40几年来,房子没变,路也没变。希望以后走过那段路,还能找到童年的味道。”(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