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潘岳旧事:解振华辞职时与其抱头痛哭

潘岳旧事:解振华辞职时与其抱头痛哭

  55岁的潘岳今年遇到的变化有点多。

  继年初迎来新部长搭档后,这位履职长达12年的环保部副部长又迎来新任命——环保部党组副书记。2007年祝光耀卸任后,这个职务就一直空了8年。

  相比去年,今年政知局小编见到潘部长的次数也多了。今年3月1日,新部长陈吉宁履新第三天即与媒体座谈,这是这位李克强内阁最年轻部长的首次公开亮相,潘岳陪同;3月2日,潘岳又受陈吉宁委托向媒体通报新环保法实施情况。

  政知局小编还记得3月2日的开场白:坐在主席台上的潘岳看着台下的年轻面孔感叹,好多人都不认识了。

潘岳 资料图

  见记者感叹头发白了

  3月2日,坐在台下第一排的政知局小编看到了潘岳的白发。感叹一群年轻面孔已不熟悉的潘岳,在一众记者中找到了一位熟人——一位财经媒体的老记者。潘岳点了这位记者的名说,上次见这位记者时还是年轻小伙子,现在他有白头发了,我也有白头发了。台下众人笑。

  通过公开报道,能够找到潘岳与这位记者的交集,不过要追溯到8年前。

  2007年3月31日,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的潘岳,在长城脚下出席一次“环保公益日”宣传活动时,遭遇“沙尘暴”突袭,这一幕被上述记者抓拍,第二天在头版头条见报并获多家媒体转载,有网友评论这是大自然给环保局的“报应”。

  2个月后,潘岳在做客央视二套《对话》栏目时首度回应此事。虽然按照权限划分,沙尘暴不归环保总局管,但他还是表示:“凡是参与环保的部门,不管哪一个部门,面对沙尘暴多次侵袭北京城的事实,我觉得没有资格喊冤,不管哪一级官员都没有资格喊冤。”他还对拍下这组照片的记者表示感谢,并表示要推荐为年度环境新闻奖。

  当事记者因此与潘岳结缘,“拍这张照片时,我跟潘岳局长还不熟,他对我也没什么印象。而在这之后,他就知道我了,见面后会叫我的名字。有时候在采访时,碰到他也会在一起聊几句。”该记者当年被提名为2007年绿色中国环保人物候选人,柴静也是那一年的候选人之一。

  三年三次“环保风暴”

  在政知局小编看来,这件事之所以广受关注,或许还有另一层原因,遭遇“沙尘暴”的是连续发动三次“环保风暴”的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

  距离此事2个月前,潘岳刚刚向媒体通报了全国82个环境违法项目,并宣布启动“区域限批”的行政惩罚手段,这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 年来首次启用“区域限批”的行政惩罚。限批涉及的项目金额达到1123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四大电力集团以及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等4个行政区域均在限批之列。

  这是他主导下启动的第三次“环保风暴”。2005年1月,担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仅1年零10个月,分管环境影响评价(即环评)不足1个月的潘岳,即启动第一次“环保风暴”。包括三峡工程项目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在内的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被宣布停建,其中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早在2002年9月已经国务院批准立项。

  这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一年后环保总局首次大规模对外公布违法开工项目。外界一改过去对国家环保总局“橡皮图章”的形象,惊呼“环评风暴”来了,但潘岳则被指“摸了老虎的屁股”。事后被媒体问及内心想法,潘岳说:“有人从政是为了饭碗,把政治当成一个职业,有人从政是为了理念,把政治当成事业来做。我属于后者。当为理念而奋斗时,你就会永远充满激情,你就不会在乎得失,你就无所谓压力与挫折。”

  2005年底,解振华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咎辞职,周生贤接任,但潘岳主导的“环评风暴”并未停息。2006年年初,第二次“环保风暴”照例掀起。

  关注政改的环保官员

  “环保风暴”掀起后,潘岳迅速成为环保领域的明星官员。实际上,就任国家环保总局前,潘岳已声名在外。

  有媒体形容他:当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时,清查海外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流失大案;当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时,开展“质量万里行”打击造假企业;当体改委副主任时,提出政改报告,呼吁宗教改革;任环保总局副局长没多久,就提出绿色GDP,刮“环保风暴”。

  媒体说,从国资委到国家体改委再到环保总局,政府官员潘岳走到哪里,危机意识跟到哪里,没法忍住不“嚷嚷”。对此潘岳回应称:“一屋子的人睡着呢,可是,你发现情况紧急,你就开始喊,能不能有幸被你喊醒是一回事,但确定的是,你作为第一个喊的人,肯定是要挨被吵醒的人的嘴巴的。”

  2002年上半年,时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简称“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潘岳的一声“嚷嚷”曾引发中央高层关注。

  当时,一份题为《对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思考》的“政改报告”在中央高层悄悄传阅,作者即是刚刚进入国务院体改办两年,成为时任主任王岐山副手的潘岳。有人将上述报道称之为中国共产党近些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政改奏折”,潘岳也被称为“中共政改标签”、“当代康梁”。

  实际上,这份报告的观点与11年前的一份文件非常相像。1991年,面对剧变后的苏东局势,一批年轻的中国官员和学者共同起草了名为《苏联剧变之后中国的现实应对与战略选择》的战略性文件,主张中国共产党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其背后主要策划者正是潘岳。

  “政改”的标签并未因潘岳进入环保系统而变化。在国家环保总局工作后,潘岳曾表示,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最佳切入点,适合作为政治社会等改革的试验田。为何环保可以做实验?潘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相比起其他敏感领域,环保少了许多政治敏感度。由于与社会各方面利益密切相关,最容易达成社会共识与共赢。因此能做各种公共政策民主法治试验。”

  辗转四家报社当记者

  潘岳的人生经历远不止此,1960年出生的潘岳,当过兵、做过记者、25岁进入仕途,不足40岁时晋升副部级官员。

  有人形容潘岳为“从环境记者到环保官员”,潘岳曾先后在《经济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技术监督报社》、《中国青年报》等4家报纸任职。1983年7月,潘岳参与筹办《中国环境报》并出任记者组组长,是中国第一批环境记者。

  这位被称为“环保铁腕”的环保官员,在担任环境记者期间,就表现了非凡的魄力。他曾回忆这段记者经历:“有一次差点断送了我的记者生涯,但我至今对这段经历不后悔。”

  1986年,潘岳参加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一次记者团活动,并采写批评性调查报道披露云南滇池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当地政府反击。事后他说,“当年我对云南滇池的报道,承担的压力非常大。可是,20多年过去了,滇池现在要治理的成本起码是当年的几十倍,那时候错过了治理的最佳时机。”

  做过记者的潘岳,在履新国家环保总局后也非常维护记者,2003年1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一名记者在山西一家焦化厂采访时遭殴打,潘岳不仅代表国家环保总局表示慰问,还立即指示前方执法人员,尽一切可能保护好记者的人身安全,维护记者正当的采访权益。

  解振华辞职时与其抱头痛哭

  3月2日在通报新环保法执行情况的媒体发布会上,潘岳发出警告:如果企业不重视环保,将来只有死路一条。“环保铁腕”潘岳似乎重回公众视野。

  10年前初启“环保风暴”之时,潘岳曾公开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不应该为“世界工厂”的称号而骄傲,中国需要的是“绿色崛起”。他警告说,如果保持目前的污染水平,到2020年,中国的GDP翻两番时,污染总量也会翻两番。

  12年环保部副部长任职经历中,潘岳经历了三位搭档,2003年初入国家环保总局,时任局长解振华;2005年12月,解振华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辞职后,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火速接任,成为潘岳的第二任搭档;2015年2月,已届退休年龄的周生贤转入全国政协任职,陈吉宁从清华大学空降至环保部成为潘岳的第三位搭档。

  陈吉宁履新环保部后,烧起的第一把火是“环评”,这场“环评风暴”又让人想起10年前的“潘旋风”。往前回顾,2005年,潘岳之所以能开启“环保风暴”,与谢振华的关系不谓不大。

  时任环保总局人士曾向媒体如此形容解与潘的关系:“解局就像是一个宽厚的长者,而潘局有时却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解局不满足于自己是世界上资历最深的环保局长,而是想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得最好,并不断完善着‘循环经济’这样的理论,解局总是隐身其后,而潘局则喜欢冲锋陷阵。”

  2005年底,解振华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咎辞职。“就在解振华提出辞职的当天,解局与潘局曾在环保总局的走廊里抱头痛哭。”

  撰文 | 邹春霞 编辑 | 郑劭清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