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马浩亮:建设地下管廊 破解“看海”困境

马浩亮:建设地下管廊 破解“看海”困境

  新时社网评论员 马浩亮

  李克强总理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会议指出,针对长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要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

  这一举措可谓顺应民心所向。当下时值盛夏雨季,各大城市“看海”的新闻屡见诸报端。一遇到降雨,市民街头捞鱼、划船,公交车变轮渡,楼盘成海景房。当然,所谓“看海”,戏嚯中有更多无奈。地下管廊建设落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病”,甚至多次造成伤亡。

  城市管廊建设存在的突出弊端是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长远布局。水、电、热、气等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各扫自家门前雪;且目光短视,一届领导一届工程。因此造成大量重复建设,城市马路经常被开膛破肚,排水管道刚建好填平路面,燃气管道建设时又重新挖开,另起炉灶;空中的电力、电信线路横七竖八。不仅给市民生活出行带来不便,加剧交通拥堵、灰尘污染,更严重浪费公帑,加重财政负担。这些被老百姓戏称为“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而28日的国务院会议还引用了这些词汇,说明决策层充分吸纳了民意、民声。

  此次国务院部署城市管廊建设,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来这是重要的民心工程,可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提升民生福祉。建设宜居城市,并为新型城镇化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二来,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需要投资发挥保增长“利器”的作用,而基础设施投资是重点。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符合中央所要求的“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好投资项目”标准。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此前也明确指出,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压力之下,应大力推动各地建设综合管廊。目前内地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城市建有综合管廊,全国里程仅约800公里,迫切需要补足“欠帐”。据测算,地下管廊每公里造价约1.2亿元人民币,如果每年能建8000公里管廊,总投资将打近万亿。加上带动水泥、钢材、机械工程设备等,拉动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不仅有助短期支撑经济,更可打造经济发展的长远动力。

  28日的国务院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了详尽安排,譬如要求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完善抗震防灾等标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终身责任和永久性标牌制度。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说,城市底下管廊建设,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期。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