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台湾 >> 聚焦两岸 >> 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重庆分营开营

两岸学子论坛厦门召开 专家学子热议两岸热点

  新时社网(微博)7月10日讯 据中评网报道,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两岸学子论坛”于7月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百余位两岸专家、学子就两岸的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青年学子的反思与成长”。论坛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两岸议题等五个分论坛,邀来自两岸的90名学生与近40位专家学者共同就两岸议题进行深度探讨。同时,本次论坛适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35周年院庆,论坛将设“夫子开讲”、“博硕士生专题研讨”、“知名校友看两岸”、“海峡西岸青春行”等活动。 

  上午举行的开幕式由海协会副会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亚夫主持。孙亚夫说,两岸学子论坛是我参加过的学生论坛中最有意义的论坛之一。互相研究彼此的学生来讨论两岸关系,比较到位,非常有意思。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两岸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致开幕辞表示,本届学子论坛要把舞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做主角,老师们只要在边上帮帮忙做配角。 

  刘国深说他自己的孩子也在读研究生二年级,小时候经常被他训。但是他一训她,他的父母一定第一时间阻止他。刘国深感慨道,做父亲的角色和做爷爷奶奶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像汪毅夫会长这样当爷爷的才有包容之心。他想请这些当爷爷的人来讲一讲他们的看法,因为他们能够更加包容,能够提供给同学们一个参照系。 

  学生代表柯娟娟在会上发言表示,谁都希望被倾听,都希望被看见,谁都希望被尊重,都希望被珍惜。你和我,大陆和台湾。虽然两岸存在着差异,但差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不是吗,它的存在对两岸人民来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或许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何尊重对方,珍惜对方的生活方式。 
 

   在开幕式后举行的“夫子开讲”环节,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陈孔立教授发表致辞,分析了两岸文化交往不同阶段的种种表现。他认为,加强沟通、相互理解才能化解两岸文化交往中遇到的文化休克问题。 

  陈孔立说,因为大陆和台湾的文化不同,两岸的文化交往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蜜月期,这一阶段两岸人民都感到很美好、很新鲜、很兴奋。第二个阶段就是沮丧阶段,给人的感觉是很混乱、很迷惘、很失望、想不通、看不惯、有敌意。而第三阶段是调适阶段。这一阶段两岸人民相互了解、理解、谅解,能够沟通合作,最后能够走到融合阶段,即互相认同。 

  全国台联会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名誉主任汪毅夫用自己文革期间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失学的痛苦以及读书的快乐。他说,知青青年在那段时间最大的痛苦就是失学的痛苦,最大的愿望就是求学的愿望。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反映知青的书籍,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那就是知青失学的痛苦。这段经历也让他深刻感受到了,政治的极端化和极端化政治对民生破坏的严重性。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两岸协创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邵宗海教授发表致辞,对两岸青年学子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面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布局,青年学子们眼光要远、心胸要宽、格局要大,多点互谅、少点互责。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