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潜逃加拿大经济犯罪嫌犯回国自首 涉案4000余万

中央纪委通报“老虎”情况首现“瞒报个人事项”

  

\

孙鸿志(资料图)

\

廖永远(资料图)

  撰文 | 桂田田

  对落马官员处理结果的通报,往往“隐藏”着一些透露中央纪委反腐工作着力点的信息。

  6月1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国家工商总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孙鸿志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廖永远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监察部报请国务院批准给予两人行政开除处分。 

  政知局小编观察发现,孙、廖两人的违纪情节均涉及“严重违反组织纪律,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一项,在中央纪委针对省部级官员的“双开”通报中,这种表述还是首次出现。

  中央纪委的“双开”通报透露啥信息?

  先和政知局小编一起来看看,对这两位省部级官员的通报中都涉及哪些问题。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纪委日前对国家工商总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孙鸿志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廖永远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经查,孙鸿志严重违反组织纪律,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严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长期占用公车,收受礼金,公款吃喝、住宿、旅游、报销个人费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干部选拔任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额贿赂;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他人通奸;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其中,受贿问题涉嫌犯罪。

  对廖永远的通报中,也出现“严重违反组织纪律,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的表述。

  此外,廖永远严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收受礼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干部选拔任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额贿赂;为谋取个人职务升迁,向他人行贿;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他人通奸。其中,受贿、行贿问题涉嫌犯罪。

  虽然很多人关注的目光会投向“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他人通奸”,但在政知局小编看来,在对孙鸿志这个今年9月才满50岁的省部级官员的通报中,一个细节“长期占用”公车颇为抢眼;而在对廖永远的通报则显示,其“行贿问题已涉嫌犯罪”。但最值得关注的,则是通报中使用的“严重违反组织纪律,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

  分析

  “瞒报”为何写入“双开”通报?

  政知局小编通过梳理公开通报资料发现,这是中央纪委首次在省部级官员处理结果通报中使用“严重违反组织纪律,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的表述。事实上,这样的“首次”,并非无迹可循。

  政知局小编注意到,今年以来,将“瞒报个人有关事项”写进“双开”通报的做法曾在部分地方纪委出现。

  4月24日,广东省纪委通报,肇庆市政协原副主席杨永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显示,杨永存在“不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3天之后,广东省纪委对深圳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的通报指出,蒋“未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6月15日,“瞒报”问题出现在孙鸿志、廖永远两位副部级官员的通报之中,在中央纪委对省部级落马官员的历次“双开”通报之中,尚属首次。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向政知局小编分析介绍,对孙、廖二人的通报结果,反映了纪检监察部门的办案人员,在对违纪线索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曾协调组织部门调阅两位官员的个人报告事项。“除了规范拟提拔干部,个人事项申报的另一项重要作用在于提供线索参考,无论是房产还是收入情况,调阅本人报告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记录进行对比,便能发现该官员是否如实报告。”

  “瞒报”首次写入“双开”通报意味着什么?

  庄德水向政知局小编表示,对于官员违纪情节的通报,主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纪律处分条例,上述条例覆盖了各类违纪行为的“细节”,例如违反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廉洁自律规定等等,“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属于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一种具体表现。

  早在2013年11月,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就“改进巡视工作,强化巡视监督”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就曾透露,中央巡视组在首轮巡视中,已经第一次运用了一种巡视手段——抽查官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看看报告得实不实,查出来的问题和报告的情况能否反映问题线索。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努力地把‘老虎’和‘苍蝇’找出来”。

  在庄德水看来,将瞒报个人事项列为违纪事实的一项,同时也体现了“组织部门下一阶段对干部个人申报事项抽查更加重视的趋势”。

  2014年年末,中组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抽查核实的结果可作为“领导干部是否清正廉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作为领导干部是否“带病”的重要诊断。据介绍,下一步,中组部将进一步加大抽查核实工作力度,“针对未如实填报或者瞒报的组织处理问题,进一步研究制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结果认定和处理办法”。

  “瞒报个人有关事项”如何给官员上“紧箍咒?

  舆论分析认为,部分领导干部在个人住房、存款、有价证券等事项上存在瞒报问题,这容易为潜在的腐败行为留下空间。

  庄德水向政知局小编表示,“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已实施多年,但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对于瞒报、不真实填报等情形,往往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机制。从发现的问题看,要精确掌握领导干部个人情况,必须要落实核查机制。”

  2013年年末,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此后印发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试行)》,将干部本人填报的内容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查询结果逐一进行比对。

  按照要求,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保证填报内容真实准确。

  对于“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通知》明确,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离岗位、免职等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2014年底,中组部发布消息称,当年,中组部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等1550名。截至当时,因抽查核实发现存在问题,已有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被取消提拔资格。

  至2015年,对官员个人事项的抽查核实力度再度加强。不仅随机抽查比例由此前的3%—5%提高到10%;而且还明确规定,从2015年1月起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凡提必查”制度,对拟提拔为副处级以上干部人选,拟列为副厅级以上后备干部人选,以及转任重要岗位人选等,一律进行核查核实。

  链接

  今年以来10名省部级以上高官被“双开”半数涉及“与他人通奸”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以来,共有包括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在内的10名省部级以上高官被“双开”。

  尽管涉案情节不同,但对他们的公开通报内容基本一致,例如“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收受礼金”,“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等等。此外,孙鸿志、廖永远等5人还涉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他人通奸”的问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