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A股市场陷入持续盘整走势,与之对应的则是沸沸扬扬的社保资金入市事宜。前有社保资金大举赎回300亿资金引发股市大跌,后有媒体称最快明年初6000亿地方社保基金入市,这又被视为股市长期稳定的利好。
据近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2015年养老保险“亏空”将超过三千亿元。
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因素后基金收不抵支,且相比此前几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亏空”越来越大。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剔除财政补贴后,当期保险费收入与支出相减,“亏空”3024.87亿元,比2014年的收支差1563亿元显著扩大。2013年剔除财政补贴后,“亏空”仅为959亿元。而在2012年,这一指标还为正值:2012年保险费收入15027亿元,本年支出13948亿元,收支相减余额为1079亿元。
养老金的缺口日益扩大,使得高层迫切的希望有一种稳定、长远、丰厚的收益来弥补它。因而社保基金大举入市分享股市红利也在情理之中。
目前,在我国社保资金是否应该入市一直争议不断,虽然有很多赞成者认为应该入市分享获取中国资本市场高成长产生的高收益,但同样也有很多反对者则认为资本市场上风险过大,社保资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一旦产生亏损至血本无归将无法交代。比如今年4月份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就表示,“股市是高风险、高收益特征非常明显的投资行为。社保基金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俗话讲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是全民的财富,不敢去冒这个风险,所以从谨慎审慎的原则考量没有直接进入股市。”
事实上,早在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因此从2003年6月起,全国社保基金就开始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委托投资的方式进入股市。这就确立了全国社保基金通过委托方式投资股市的模式,并持续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一般所说的“社保基金”并不是一回事。由于这两个基金都被简称为“社保基金”,所以常常引起混淆。前者于2000年8月设立,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是远期战略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后者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两者的性质不同,资金来源、管理模式也不同。
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属于政策允许进入股市的基金,但一是委托入市,二是限定比例。而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政策上不允许进入股市,但允许有限度地试点。
综合来看,反对社保资金入市者的观点并不是太科学全面的。社保基金入市当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社保资金入市有利于分享当下资本市场溢价红利。随着国务院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以及A股市场逐步法制化,整个市场运作环境大为规范,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A股市场都是极度热闹红火的。
其次,社保资金入市可以分享稳定、丰厚的分红红利。以蓝筹股的代表工商银行为例,从2011至2015年来其分红金额分别为每股0.255元、0.262元、0.239元、0.203元、0.184元,共计分红1.184元,而这5年来,工商银行股价最低3.2元,最高5.85元,大部分时间其中枢在4元上下。综合来看,如果持有工商银行的股票,5年总回报率约为29.6%,平均每年5.92%,要高于银行5年定存。而且要注意的是,这还是在二级市场上有巨大溢价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从财政部等处划拨过来的国有资产的持股成本要远远低于此,因此其收益率还会更高。
再者,由于社保资金体量巨大,因此对整个资本市场影响也较大,可以作为市场上价值中枢发现与判断标准。
这三者中,当以第二点最为重要,因为社保资金追求的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收益,而非单纯的追求市场溢价。一旦单纯为了溢价而进行炒作则必然会不时产生炒股亏损,这也是反对社保资金入市者所担心的,相反如果以公司红利为预期进行价值投资操作,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收益是极其稳定的。而这不正是社保资金入市所追求的吗?(文/靓仔)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