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工兵进行平整路面作业。
“十分感谢中国工兵的辛勤工作,你们的专业素质和配合态度令人钦佩。”日前,由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工兵负责的瓦乌至马约姆人道主义长途道路顺利全线贯通,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联南苏团)朱巴工程处专门发来邮件表示祝贺和感谢。
瓦乌至本提乌有一条道路相连,长约400公里,是联合国在南苏丹的人道主义干线,它被称为南苏丹的“生命线”。但由于近年来当地冲突不断,联合国车辆通行和整修计划屡次受阻,经过数个连绵的雨季后,道路被严重损坏。如今,本提乌聚集着近10万难民,救援物资空运压力越来越大,道路整修迫在眉睫。
290公里道路整修被列为最高优先任务
“该项施工被视为联南苏团第一优先工程,请务必于雨季前打通道路!”今年1月中旬,联南苏团在朱巴召开专项会议,商讨施工事宜。工程处代理处长辛格上校握着中国工兵分队队长吴建本的手再三嘱托,“中国工兵的施工质量、速度有目共睹,我绝对相信你们能够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请上校放心,我们一定按时完工!”吴建本斩钉截铁地说。
考虑到工期紧、工程量大,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研究协商,中国工兵承担下瓦乌至马约姆约290公里路段的修筑任务,一名联合国官员高兴地说:“中国工兵太棒了,等到竣工那天,我一定到场祝贺!”
根据工程指令,这项任务也被中国工兵列为最高优先。经过分队细致勘察筹划,他们派遣了一支42人的作业分队,携带挖掘机、平地机、推土机等工程装备和步战车、枪支弹药、防弹背心等防护装具,部署至瓦拉卜州首府科瓦乔克,于1月23日准时开工,工期约为两个月。
对于这项工程,从联南苏团总部到战区任务点都给予大力支持。取得当地政府允许施工证明,向苏人解(南苏丹人民解放军)索取通关文书,协调联合国保护部队和出具无雷证明等,中国工兵的施工一路绿灯。
吴建本感慨:“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工兵在当地的好口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条道路的重要性,中国工兵肩上的责任重大。”
当地政府和民众也主动示好,瓦拉卜州代理州长唐·阿里奥专门派出警察全程伴随保护,苏人解提供安全支持、承诺开放哨卡。开工那天,很多当地民众来到现场,载歌载舞表达着感激之情,村民普多高兴地说:“这条道路将大大方便我们的出行,中国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感谢他们!”
累得打电话能睡着,上厕所也能睡着
从一开始,官兵们就知道这是一副重担。
“这路怎么修?!”一到现场,第五次参加维和的驾驶员程玉仁便皱起了眉头。一眼望去,路上大坑连小坑,高低不平,杂草丛生,很多路段需要重新开辟。更何况任务路段长达290公里,这是2006年中国维和部队到该地区(当时为苏丹瓦乌)维和以来修建过的最长的道路。
“最棘手的是时间。联南苏团要求工期为两个月,按照正常的工程进度,这种任务一般要贯穿整个维和任务期,也就是8个月。”吴建本说,“但再硬的骨头也得啃!”
施工中,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灵活调配起所有工程装备,采取“先垫后平再压”的方法,填坑补差、抬高路基、拓宽路面、步步为营。为加快进度,官兵们轮番上阵,人歇车不停,以至于到最后,从指挥官到普通战士,人人都练成了“多面手”,可以熟练操作各种车型。
虽然时间紧,工程质量却丝毫没有打折扣,在低地势路段,官兵们甚至颇有远见地对路面进行了“斜坡式”升级改造,并挖设了排水沟。工程竣工后,联南苏团西战区司令卡布奇准将现地验收,对此大为赞赏:不但达标,而且堪称“精品工程”,绝对能经得起6个月雨季的考验。
“最真实的感觉就是累!”谈起过去的两个月,全程负责施工的副队长王文广一脸疲惫,“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中队长邱昌武笑着说:“累也有好处,就是治好了我的失眠症。”之前,他老是失眠。执行施工任务后,天天早出晚归,这睡不着的毛病竟然也好了。警卫战士王飘总结了好几个“能睡着”:看着电脑能睡着,打着电话能睡着,上着厕所能睡着,吃着饭能睡着,听着枪声也能睡着。
平地机操作手安龙飞体会最深的是一个“热”字。眼下正是南苏丹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室外温度可达50摄氏度。狭小的驾驶室里,更是“炼狱”一般。没有空调,因尘土太大不敢开窗,车内温度高达70摄氏度,施工时人员还必须佩戴厚重的防弹背心和头盔。“衣服基本上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像坐在驾驶室里蒸桑拿一样。”安龙飞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