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陈虎)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迎来了自己66岁的生日。
66年的建设和发展,人民海军已经由弱到强、由近海走入深蓝。纵览中国海上作战力量的发展历史,分析中国目前的国际形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人民海军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支制海型海军。
究竟何为制海型海军?翻阅以往对于海军发展样式的描述,更多的是“黄水海军”“绿水海军”或者“蓝水海军”,从民众的普遍认知上来看,海军走得越远,意味着实力越强。但单纯靠作战范围来表述一支海军,是不够全面的,特别是不能完全概括制海型海军的特点。
依据海权理论最初的观点,制海权是指阻止敌方运用某一海域、同时保障己方自由使用这一海域的能力。简单地说,这个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让敌人使用这一片海域;二是己方可以自由使用这片海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制海权的概念有了新的变化,以德国提出的新一代制海理论开始登上军事舞台。这一理论认为控制海洋即是不让对方使用这一片海域,并没有提及己方能否使用。通俗地讲,就是这片海域我不能用,你也别用。
如果以制海型海军的标准来衡量这两种制海理论,真正的制海型海军仅仅适用第一种观点的表述,也就是我方能够阻止对方使用这片海域,且我方能够自由运用这一海域。否则不管作战海域有多大,都称不上是一支真正的制海型海军。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目前的海上作战力量,人民海军离制海型海军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以往,中国海防曾局限于200海里半径,更远的海域则无法到达;现在,人民海军有能力行驶到更远的海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在更远的海域实现控制海洋的目标。
真正的制海不仅仅是要行驶到某片海域,还要在这片海域待得住,有能力在那里执行各种任务,应对各种危险和挑战。
人民海军已经朝着这个目标走出了一大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就是一个接近制海型海军所能够执行的行动。中国舰队到达国际海域,长期停留执行护航任务,一旦附近发生战乱,编队可以临时转换任务,执行海上撤侨行动。
但,目前这些行动是在没有高威胁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我们离建立一支制海型海军还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海军现在已经走在了驶向目标的路上。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