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4月24日电 据澳大利亚新快网报道,华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0年代,有东方绅士之称的广州人麦世英被认为是第一个到达悉尼定居的华人。从19世纪50年代淘金热时期,澳大利亚就涌现了大批中国移民。根据记载,1848年前至少有18位中国人在澳大利亚做家佣、工人或工匠。1856年时,有12,396名中国人抵达澳洲。1861年时,中国人口就占到了全澳洲人口3.3%。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开始,逾330,000名澳大利亚人被调动参战,其中一小部分是澳大利亚华人。他们的英勇表现,让后代子孙铭记,也启迪着所有的海外华人。
沈比利(Billy Sing音译)、商伽勒(Caleb Shang音译)和潘亨特(Hunter Poon音译)就是在前线参战中一些知名的华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澳大利亚号召人民保家卫国。在著名的澳新军团(ANZAC)中,也少不了华人的身影,他们不遗余力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据澳华历史博物馆数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约有200名华裔青年参军入伍,其中19人被授予23枚军功章。奔赴前线的华裔士兵中,34人战死沙场。大多数被授予三等军功章:军功十字勋章;一些被授予二等军功章:殊荣勋章;一人被授予英勇十字勋章。
1.沈比利
他全名William Edward Sing,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中部的一个采矿小镇克勒蒙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中目标最多的狙击手。
他父亲沈约翰生于上海,赴澳前在上海是一名郊区菜农。母亲玛丽安是一名护士。1886年3月2日出生的沈比利在小学二年级时曾得到学校发的优良证书,教育部的调查报告里说他聪明伶俐、有教养。
辍学后的沈比利砍过甘蔗,放过牛羊,也干过农活。闲暇时,沈比利时常在家乡附近打袋鼠,对这些早期拓荒者来说,打袋鼠是仅有的几项娱乐活动之一。袋鼠猎手的经历,将沈比利锻造成了一位顶尖狙击手。袋鼠是群居动物,往往几十只一起活动,如不能一枪毙命,受伤的袋鼠会乱蹦乱跳,其他的袋鼠就会立马逃走。所以沈比利要求自己必须百发百中。这种经历对狙击手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1914年圣诞节前,28岁的沈比利加入了澳大利亚远征军,隶属第五轻装骑兵团。他在抵达欧洲加里波利半岛后被派驻临海的波尔顿岭,狙击点设在岭上一个叫做切森高地的地方,对手是土耳其人。在这里他展示了惊人的狙击天赋。
据战友们战后回忆,沈比利的耐心特别好,可以长时间端枪瞄准而不感到疲倦。还有一个特长就是视力特佳,别人用望远镜才能看清的东西他用肉眼就可看清。他用来狙击的不但是普通制式步枪,而且是不装瞄准镜的。
1915年5月至9月,仅在加里波利战役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他经观察手证实的狙杀成果为150人。一战结束12天后沈比利就退役了,从耀眼的神枪手重归平民生涯。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以淘金为生,从中人们可以看到他在战场上较少展现的豁达、乐观、敏捷和幽默。
2.商伽勒
1919年3月21日黎明,当列兵商伽勒(Caleb Shang)返回家乡凯恩斯(Cairns)的时候,至少有3000人在码头等着迎接这位战争英雄。据《凯恩斯邮报》报道,市长也在码头,怀里抱着婴儿;退役军人服务团(Returned Services League)齐聚欢迎他的归来;凯恩斯铜管乐队演奏起《英雄今日得胜归》(See the Conquering Hero Comes),整个城市一片欢腾。
商伽勒出生于1884年8月4日,昆州布里斯班的毅力谷区。他是家中13个孩子中的最大的。他的父亲名叫Lee Wah Shang,来自中国广东。商伽勒于1916年6月5日入伍,时年31岁。他的弟弟Sidney Waugh Shang早在当年1月入伍,是第一批入伍的华人。
Caleb James Shang是澳新军团中获得最高军功奖章的华裔士兵,也是少数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华裔士兵之一。他在二战中再被征召,在昆州北部执行守卫任务。他的勇气和极强生存意志在许多方面得到了体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亮相也与众不同。他有半个中国人的血统,却进入了澳大利亚皇家军队,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当时只有欧洲人才有资格入伍皇家军队。他在战场上是后勤兵、通讯兵、侦察员,有时也充作狙击手,潜入敌军阵线,通过素描画出敌军位置。
战争过后,商伽勒在维州Hamilton做过中医,在凯恩斯码头做过理货员,还做过赌注经纪人,但都不怎么成功。2002年有人采访了他的女儿Delta,当时Delta已经70多岁了,她形容父亲是一位内敛谦虚的男人,一个理解他人、和善而温柔的人,很少提及战争。Delta说,她父亲曾受病痛折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常入院治疗,头部在二战中担任义勇军骑车时意外受伤。
商伽勒因肺癌于1953年4月在凯恩斯逝世,留下了妻子Anna、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子女都无后嗣。
3.潘亨特
潘亨特出生于1894年5月14日,他是近200名澳新军团华裔士兵当中比较特别的一位。
潘亨特出生于新州Ballina,他的父亲是广东人William Lam Poon。他的父亲曾经是居住在昆士兰北部的淘金者,母亲是中英混血的澳大利亚人伊丽莎白。
少年的潘亨特随服务移居到昆州的图文巴,从图文巴文法中学毕业,然后留校担任教师。当时潘亨特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板球运动员,他以右手投旋球和击球见长。
然而,潘亨特的职业生涯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1916年9月5日他加入澳大利亚皇家军队,作为上等兵跟随第15大队前往法国,在此期间他受了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潘亨特带着右手和腰部的弹片回到家乡,继续他的板球运动。
1980年,潘亨特在布里斯班去世,享年85岁。然而第二位出现在澳大利亚板球顶级赛事的华裔选手Richard hee Quee于1993年才登场,澳大利亚华人前后等待了70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