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4月3日讯 据香港商报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国王政策研究所主席尼克·巴特勒在《金融时报》发文称,中国能源政策互相矛盾,而且就本质而言是一项未竟事业。但现在中国能源政策有可能出现重大转变,这将对全球产生影响。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参与者,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影响能源市场以及全球的气候变化讨论。最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对气候变化造成的乾旱、暴雨以及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威胁发出警告。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仍是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增长需要消耗更多以煤炭为主的初级能源。
煤炭基础地位暂难转变
内地的煤炭需求在去年小幅下滑,但仍有新的煤厂建成。内地煤炭消费在过去十年增长了一倍。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每年的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即便按照保守的经济增长预测,中国经济规模也将在20年内变成美国的两倍。但中国经济仍将以煤炭为动力,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的预测,如果目前政策不变,中国煤炭需求还将增长20%至25%。
不过文章表示,内地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摆脱以煤炭为基础的经济,转向新的能源组合需要时间,但已经开始了努力。太阳能和风能的使用率在增加,不过起点还非常低。内地最近还宣布了新的关于大规模地利用核能的计划。
然而,文章中也指出,台山新的EPR核反应堆的建设进展落后于计划,反映出核电站建设的复杂性。中国拥有大量的页岩气储藏,但开发页岩气的速度却低于许多人的预期。所有这些领域将会出现变革,但中国不会及时回应北京等城市面临的空气质量挑战。
短期或转用天然气
文章认为,最有可能的短期变革是转向使用天然气燃料、加强碳排放监管以及将一些发电和工业活动迁出大城市。
内地天然气储量丰富,中国可以从容地与世界各地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在过去12个月里,中国已与俄罗斯签署了两项协议,还有一项协议正在谈判之中。中国还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天然气供应协议。中国可能会迅速建立起新的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发电能力。
监管显然是第二个政策领域,不过内地监管的目标是限制燃煤电厂的碳排放,而不是让它们停业。
更引人注目的是工业活动搬迁的可能性。最近内地宣布,北京市最后一批燃煤电厂将关停。中国已经出台了燃煤发电电力分配政策,包括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西气东输”项目。中国在西部新建的多达70家燃煤发电厂将向东部主要城市供电。这是重要的一步举措,但其本身不会清除弥漫在北京上空的雾霾。更为根本性的解决办法是将仍以煤炭为燃料的能源密集型行业搬迁出去,现在这一事项可能已被提上议程。
全球能源市场将受影响
文章强调,内地一直希望确保经济增长,现在并未把全部精力放在解决东部沿海地区的温室效应上。城市化带来了房价过高以及交通拥堵的相关问题,一直被视为一种好坏参半的事情。文章认为,工业活动无须集中在现有的大城市周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总是很容易发生严重的雾霾。搬迁也将令资本存量的质量发生重大变化,无论是在电力行业还是在重工业都是如此。它是要付出代价的,但相关投资将有助于刺激经济增。
中国现在对于全球能源市场非常重要,一举一动都将给全世界带来冲击波。文章大胆推测,中国政府将在限制煤炭使用方面出台非常重大的举措———煤炭需求见顶的时间将远远早于通常的预测。中国将会抓住并利用全球任何地区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任何进步。天然气进口将继续增长。在上述种种情况下,全球市场和价格都将受到影响。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