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姜志勇:改革谨防“病急乱投医”

姜志勇:改革谨防“病急乱投医”

\

  新时社网特约评论员 姜志勇

  最近,一些改革方案公布后引起巨大争议,甚至受到民众抵触。究其原因,这类改革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遵循优化原则,只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没有考虑这样做的副作用,还有的方案并不是对症下药,有病急乱投医之嫌。

  4月3日上午,北京市召开2015年就业工作座谈会,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刘小军在座谈会上介绍,为促进实现北京市“以业控人”的人口调控目标,北京市今年将研究制订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吸纳北京户籍的劳动者就业。这条信息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引起巨大争议,遭到许多质疑。从表面来看,这条政策有就业歧视之嫌。从深处看,北京的城市病较严重,且发展模式出现问题,北京应该准确定位发展战略,走高精尖的路线,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三高类企业,这也是中央对北京的要求,然而面对这一问题,北京市有关部门明显有病急乱投医之嫌,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且会影响北京市的开放形象。北京已经是国际大都市,试问限制外地人就业,那外国人呢?

  另外,改革过程中,由于具体负责改革的人操之过急,改革方案不能对症下药,只能是无用功,面临被叫停。重庆市进行了医疗改革,但这一改革方案出台仅数天就被叫停,原因是改革不仅没有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反而8成多项目涨价圈钱。据媒体报道,重庆医疗改革一出就受到许多人的抗议,甚至有病人和家属拉出“看不起病,请求安乐死”的标语,因为原本是政府贴钱的医疗服务结果变成了与民争利的现象,公立医院也因为这样的医改创收。如此医疗改革岂不是要趁火打劫,让原本就重的负担更加沉重?目前重庆政府停止了这次医疗改革。

  还有的改革方案明显有矫枉过正之嫌。足球是中国的弱项,上至领导人,下至普通球迷,都对这个现象很忧心,都希望国家能改革目前的足球制度。但是最近教育部出台的全民踢足球的改革方案有矫枉过正之嫌。在教育部的改革方案中,要求到2017年遴选出2万所左右特色学校及30个左右试点县(区),且足球成为必修课,所有中小学生都要踢。有评论指出,资金不足、场地不足、基层教练不足,再加上被“文化课”排挤,足球运动在学校的处境举步维艰。教育部信誓旦旦要在三年增加15000所定点学校,要让超过1000万学生参加活动,感觉这不是在搞足球,而是在刷数据,是在大跃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在习近平带着阿根廷10号球衣成功结束拉美访问后,教育部高调推出校园足球改革,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政治献礼。

  为什么在改革过程中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值得警惕,更需要高层重视。经过三十多年的增长,中国的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影响中国今后命运的重大举措,如果因为改革方案设计不到位,那么不但无助于既有问题的解决,还是让国家丧失发展机遇。综合来看,深层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时间表的问题。改革需要时间表,只有时间表确定了,才能很好的约束各级官员,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里面从事规定的动作,但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面想不出好的办法怎么办?改革是需要智慧的,不是仅仅有决心就可以,一旦在规定的时间表里面可能完不成任务,出于人性趋利避害的考虑,执行改革的人就可能草草的拿出一个方案,这样的方案其质量可想而知。

  第二,利益集团问题。改革可能被利益集团操控。虽然中央一直在强调,改革要破除利益集团的影响,但这在现实中是很难的,利益集团的人在其所属行业、地区、单位无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大多是这些领域的高层和精英,而改革方案就是由精英设计的,也就是说,很多改革方案可能都是由既得利益者参与设计的,在外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他们肯定要在改革方案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重庆医疗改革中医疗价格反而大面积上涨的事件,明显就是有利益集团的影响在其中。

  第三,投上级所好。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下级官员的命运都是由上级官员来决定的,因此在施政之中,下级官员难免会投上级官员所好,优先选择那些上级官员喜欢的、关注高的事项。在教育部足球改革之中,许多人对教育部的批评就集中在一个方面,那就是不能因为领导喜欢足球,就要全国的学生都来踢足球。中国足协副主席王登峰近日就爆料称,有人说搞校园足球是在拍中央领导人的马屁。他辩解说不是在拍领导人马屁,而是在拍全国人民的马屁。但他的辩解并没有起到作用。

  第四,接地气问题。改革方案大都是由少数人设计的,特别是由少数的官员、学者在办公室里面设计的,这样的方案能否接地气就存在疑问?比如,公车改革,需要考虑到国家各地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大城市、小城市、山区、农村等地方,有没有公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很多公共交通落后的地方,没有公车后,很多工作做起了可能找不到车了。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有些改革出现了“病急乱投医”问题,甚至有的改革方案因为考虑不周,加上地方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的政策被下面的对策一结合就出现了改革乱象。比如,广东公车改革中出现了三大乱象,一是“机动用车”变成领导“小车库”,“机动用车”本是一些地方车改中的过渡性做法,但实际操作中等于给各单位领导“留了方便”。二是下属单位工作人员成私家司机。领导可能让下属专门给自家开车。三是短途出差用车规范存“真空”。无论是中央公车改革方案,还是各地的车改,对于类似的省内短程出差的用车并没有明确限定,有的领导甚至前后楼之间的会议也要坐公车。

  2015年的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大量改革方案进入实施期,各类不规范的改革开始频繁出现,此时中央应加强督导,对于改革乱象加强治理,对于改革方案严加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改革乱象大规模出现的恶潮!

  (姜志勇,国家信息中心副处长,生民书院院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