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等答记者问 新华社
文 | 苏晓晖
近期,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两会”记者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记者会历时1小时35分钟,5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记者提出的问题覆盖范围颇广,涉及中国外交政策大趋势,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外交布局,中国参与解决朝核、伊核等热点问题,以及中国海外利益保护、追赃追逃国际合作。记者会内容丰富,刻画出中国外交开拓进取的新局面。
合作共赢的特色
合作共赢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外交新理念。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新型国际关系、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亚太梦等理念的内涵都包括合作共赢。王毅外长指出,中国自身已经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新路,还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再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
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一带一路”重要布局的目标。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合称“一带一路”。在被问及2015年的中国外交的看点和关键词时,王毅外长答:一个重点、两条主线。这“一个重点”,就是“一带一路”。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政策沟通,扩大彼此利益的契合点,探讨互利合作的有效途径。重点推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陆上经济走廊、海上合作支点建设,促进人文交流合作,加快自贸谈判进程。“一带一路”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交响乐”。
主动务实的风格
中国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在中美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方的倡议,得到美方回应。中国领导人还明确了这种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对此做出进一步阐述,提出守住“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筑牢“相互尊重”这个基础,就能做好“合作共赢”这篇大文章。
对于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中国有正确的判断,分歧不会因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一夜消失,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呼吁两国“不必总是用显微镜去放大问题,而是要更多端起望远镜去眺望未来,把握好大方向”。中国把握两国在亚太利益交织互动日益增加的现实,提议新型大国关系应从亚太做起。
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中方倡议举行“支持伊加特南苏丹和平进程专门磋商”,举办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外长会,参与伊核问题斡旋,受到国际社会肯定。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热点之路。这条道路根植于中国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区别于西方惯用的制裁、施压、战争等强硬路线。中国致力于维护公平正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自信负责的博大气派
中国气派体现在维护正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要与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国际正义和二战成果。中国立志成为维护国际和平的强大力量。针对近一时期国际舆论中对中国举办包括阅兵式在内的纪念活动的质疑,中国表示,中方是当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也参照其他国家做法,纪念活动“十分正常、自然”,并将向所有的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发出邀请。
针对日本政府试图洗白侵略历时的企图,王毅外长表示,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这一表态在重申中国立场的同时,再次向日方发出警告。
中国气派展现于维护主权。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岛礁的建设遭到各种不公正的批评甚至恶毒攻击。王毅对此作出回应,中国“不会像有的国家那样跑到别人家里去搞‘违章建筑’,也不会接受在自家院里施工时被人指手画脚”。这既是对其他声索国非法侵佔中国南海岛礁行为的谴责,也是对破坏中国主权权益行为的有力反击。通俗易懂的语言背后是中国的坚定立场。
2015年,中国将继续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