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昨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其中在谈到2015年港澳台工作时指出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要求港澳委员要支持特区行政长官依法施政,在依法推进政改中积极有为,并为深化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贡献才智。
全国政协是港人比较熟悉、也感到比较亲切的一个政制架构,港区政协委员有近二百名,比例远高于全国各省市,原因当然与香港的历史和现状有关。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有香港同胞被邀为全国政协委员,但当时因要避过港英耳目,赴京开会不敢经罗湖海关出境,要绕道澳门才能成行,情况与今日全国政协委员已成港人重要身份象徵不可同日而语。
而面对当前全国“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新战略以及推动特区政制向前发展的新局面,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一分子的香港委员,的确应该如同俞正声主席昨天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要在支持特首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依法落实2017特首普选的工作中进一步有所作为、发挥作用,而不能够如同一名普通市民那样只当一个旁观者或议论者,而是应该按照自己的行业、界别或专业范畴,团结其中的绝大多数,传达中央关于依法落实2017特首普选的诚意以及全国人大“八.三一决定”的重要意义,还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沟通不同声音,协助推动政改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这方面的工作,香港政协委员应是“优为之”和义不容辞的。
事实是,当前特区政改已到了“一步之遥”的关键时刻,而这“一步”,不在北京、不在建制、不在特区政府,而在于立法会二十七位泛民议员。他们是“一念之仁”还是“一念之差”,将直接决定政改成败,影响到五百万选民的选举权利和全港市民的福祉。二十七位泛民议员包括法律、医疗、教育、会计、电脑、社工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而香港政协委员中不乏同属这些范畴的同行,要开展沟通和对话应该不会太困难,问题只在于如何理性务实、求同存异和凝聚共识而已。
就有关问题,俞正声昨日在工作报告中有一段话是很值得关注的,内容就是要在“四个全面”的工作中做到协商民主有所加强,增进团结有新作为,“人民政协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更好发挥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这里,“协商民主”是作为制度化发展和现代化能力而提出的,而全国政协就是推动“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围绕眼前特区政改,一方面需要坚持依法普选、按照全国人大“八·三一决定”落实2017特首普选的目标毫不动摇,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倡和弘扬“协商民主”的精神,在推荐“入闸”、提名办法和投票办法等环节更多进行民主沟通和协商,如“民建联”日前提出的十分一提委推荐“入闸”、投票“一轮过”多票者胜出等,就是大有可资讨论和取得共识空间的。
“民主政协”、协商民主,对争取依法落实2017特首普选,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启示作用。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