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新时社评 >> 新时社评:边境购物城速建 两地关系不容损

新时社评:泛民已陷进退维谷色厉内荏窘境

  特区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昨日在回应记者询问时表示,“公投”在香港没有宪制基础、也没有法律地位,特区政府不会支持“公投”政改的做法。

  她并指出,过去一年,有关政改的民意调查并不缺乏,民意取向亦已相当清晰,不过,一些泛民议员已经表明,不管民情、民意如何,他们都会坚持否决政府根据人大八·三一决定提交的方案。

  林郑司长这一回应,可说“一语道破”:反对派议员一方面说要搞政改“公投”,但对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民意,却装作糊涂、视而不见,这不是虚伪和骗人又是什么?

  事实是,眼前政改情势,已到了“决胜千里的”关键时刻,而问题焦点一不在中央、二不在港人,中央坚决依法落实普选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诚意也是不容置疑的;五百万选民要普选,渴望一尝亲手把特首选票放进票箱的滋味也是“流晒口水”的,问题只在于特区立法会、在于那二十七位手执否决权的泛民议员而已。

  而眼前,泛民议员不让普选方案通过,似乎是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二绑”联署的人数比“一绑”更“齐脚”,还宣布成立新的“反政改四人组”加紧宣传,怪不得自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到前泛民议员张文光,昨日对方案是否能通过也一致看淡,表示“越来越不乐观”、“机会极低”……。

  但是,未来三个月,泛民议员是否真的就如此“铜墙铁壁”、坚不可摧?二〇一七特首普选是否就一定会成为他们的“刀下亡魂”、不得超生?答案恐怕是未必。

  正是“夜行人吹口哨”,眼前,泛民议员动作越多、说话越狂、姿态越“硬”,正正就是色厉内荏、进退失却的一种表现。

  事实是,普选最终成败,不在谁的“声”大、而在于谁的“理”大:五百万选民投票一定好过一千二百人投票、前进一步总好过原地踏步─这两个最基本的政改论点,是泛民议员始终无法面对、也无法推翻的,也是广大选民认同“袋住先”之理据所在。

  因此,眼前泛民议员看似“越企越硬”,实际上身上的“包袱”和压力已越来越重,特别是在张德江委员长已明言普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后,一旦在立会投下否决票,他们要背负的将是断送普选特首的历史恶名、背弃五百万选民利益和进一步撕裂社会、阻挠施政的千秋骂名,他们自己日后在特区的政治前途、与内地关系也将“系咁先”、到此为止了。这一压力,能说轻吗?这一代价,能说小吗?

  更重要的是,与政改彻底决裂、与中央彻底对抗,更进一步自我贴上“抗中祸港”的政治标签,是二十七名泛民议员都愿意、乐意为之,还是所谓“为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从“二次捆绑”二十七人只有十五人出席、到“公民党”汤家骅无奈的表白,答案已是不言而喻的了。

  事实是,二十七位泛民议员中,不乏资深、理性、务实之辈,他们为民主、为香港已付出过不少努力、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何以今次竟会在港人前所未有的最大民主机遇中当“拦路虎”和刽子手,甘当梁家杰、李卓人、毛孟静之流的“应声虫”,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和选民给予的信任“一铺清袋”?是进是退、何去何从,能不作出明智抉择?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