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春山
不久前两名日本人质被恐怖组织IS斩首,这引起日本全社会对恐怖主义“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有媒体认为,这很可能成为日本参与国际反恐的“分水岭”。巧合的是,恐怖主义对中国的威胁,在过去一年也“前所未有”的增加,无论是国内暴恐事件的频率,还是东突等恐怖分子同国外勾连,都促使中国人的反恐热情高涨。
在笔者看来,出现在相似时间与空间的这两个“前所未有”,或许会成为中日加入国际反恐统一战线的前提和逻辑。在打击IS等国际恐怖主义方面,中日拥有共同利益。以此为基础,随着2015年全球反恐形势的深入发展,双方在此问题上存在合作的可能。
从过去一段时间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向上,可以基本判断出,从中东、西方逐渐向东方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比如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近期发生了数十年来最大的咖啡馆人质劫持事件;极端主义势力在印尼组织街头示威;中国、印度、东南亚各国境内的暴力恐怖袭击均呈上升势头,连东亚的韩国都出现了首例赴中东参加IS的“圣战者”。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在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认为社会经济环境不发达才会产生恐怖主义的理论已经过时,一个超越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极端思想扩散网络,正悄悄地覆盖全球。每一个国家都被恐怖势力威胁着,每一个社会都可能成为恐怖主义作案的“突破口”。而中东的IS只是这个恐怖主义网络的极端表现和袭击先锋。即使这样,这个组织已经把全球搅得天翻地覆,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众多国家,都或多或少受其威胁,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在该组织的叫嚣中受到严重影响。
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全球经济第二、第三引擎,在本国利益和国际利益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中日理当合作反恐。这既是体现中日这两个东亚大国对国际社会承担责任的重要一环,也是两国寻求利益最新时社约数和交叉点的现实需求,同时也会为双方增进了解、加强交流、避免误判带来必要的好处。
由于不同世界观和国家利益取舍,以及外交政策的取向有异,一个国际大联合的反恐统一战线尚未建立,反恐基本呈现“数国协作,多点开花”的现实情况,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密切,有的还多少存在猜疑。比如美国和以色列、法国等西方国家在打击IS上已经深度合作;安倍在不久前访问中东时和众多中东国家也加强了反恐协调;中俄在打击“三股势力”等问题上也在进行着密切沟通与相互支持。
国际反恐其实已经风生水起,IS的出现其实给国际反恐联合提供了一个契机。以此,不仅中美、中俄、美俄等存在合作可能。IS已经将中国列为了未来入侵的对象国,甚至扬言中国将是其占据的最后边疆。中国的新疆已经被其堂而皇之地划入了未来的版图,疆独和东突分子也已经在伊拉克等地积极参与恐怖主义活动。这些都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与风险。中日双方也有了合作的现实基础。
不可否认的是,2015年对中日关系而言是比较敏感的一年。这一年是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举办的一系列国内外庆祝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抗日”的色彩,肯定会引起日本政府和民间的郁闷。在这种国际和国内大小环境共同作用的背景下,中日关系前行的脚步可能会很踯躅,甚至会障碍重重。
但归根结底,这只是中日关系的问题,也是历史潮流发展至今的必然;而不是国际反恐的问题,更不是阻隔中日旨在长期友好的。在国际反恐话题日益成为全球热点的当下,中日在“摆平”双方关系之外,同时关注国际反恐,并在一定程度上合作应对,其实是可以期待,并且足以成为双方新的合作方式与共赢增长点的。
当然,反恐合作有多种形式,除了出动地面部队或者空中打击等比较强硬的手段之外,还有很多软性的合作方式。比如情报共享、信息分解、后勤支援、培训武装力量等等。好在中日关系在2015出现向好,这给未来可能的合作带来了交集。
去年11月“习安会”以来至今的几个月,中日互动频繁,面临破局。除最高层外,中日政党、民间往来频繁。春节期间60万中国游客“袭日”、日本执政党率3000人访华、中国部长级官员3年来也将首次赴日与会。这些都是中日关系逐渐回归正轨的迹象,也是可能参与到全球反恐统一战线的开始。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