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王岐山:有的地方政治生态恶化 干部被“围猎”

江西赣州监狱6年8名囚犯死亡 家属集体上访(2)

赣州市检察院门口。澎湃新闻实习生杨海图

监狱高墙外。澎湃新闻实习生杨海图

  上访

  在山路上颠簸近4小时后,钟小娟和7位亲属抵达了赣州监狱。在此等候的王斯均、王淑珍和刘海燕等监狱死亡人员的家属共24人,带着死者照片和横幅,约定上午9点在监狱会见中心“上访”。

  “我们家人已经来(监狱)五六次了,一个当官的都见不到,只能这样一起上访,给监狱压力。”王斯均说。

  上访持续了3个小时,直到12点10分左右,赣州监狱狱政科科长叶新盛出面了。叶称,监狱会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包括观看监控录像等,但也要求家属不要采取这样“过激”的行为。

  “如果真的有诚意,为什么不直接带我们去看录像?”在钟小娟看来,叶新盛的承诺只是“退兵之计”。

  而王斯均则认为,这次“至少见到了领导”,上访已经迎来了希望。

  当天下午,上访队伍又来到了赣州市政府、市检察院门前,在得到“一定认真处理”的承诺后,他们最终被工作人员“劝退”。

  在检察院,钟小娟拿到了哥哥钟旭辉的尸检报告,结果是“冠心病急性发作致心脏骤停死亡”,这与谢连生的死因完全相同。

  除了上述5名死者外,澎湃新闻调查发现:2008年至今,至少还有3名服刑人员在赣州监狱内死亡。

  袁金培,全南县人,2008年死亡,时年20岁,监狱称其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

  王东发,瑞金市人,2014年死亡,时年35岁,因头痛乏力到监狱医院就诊,注射点滴后死亡,尸检结论是盐酸林可霉素过敏死亡。

  另据多个独立信源证实,2008年一服刑人员在监狱内修缮房顶时坠楼身亡,身份未知。

  生产

  关良(化名)9月底刚从赣州监狱出狱,超时工作成为了他服刑期间“难以承受之重”。

  “每天6点起床,7点就要出工,中午只有吃饭时间,晚上8点才能收工。”他说,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是监狱生活的常态,有些监区的工种不同,劳动强度还会更大,“有时会加班到凌晨一两点”。

  关良工作的车间属赣玛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赣玛公司)所有,该公司坐落在赣州监狱内,是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的场所。赣玛公司主营业务是玛钢生产,“年产量4万余吨,是长江以南最大的水暖、消防配件生产厂家。”公司网站信息显示,该公司2014年一季度经济分析会,曾提出“劳动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以上”的要求。

  玛钢生产要经过“外加工”、“机加工”、“热处理”、“镀锌”等多道工序,每个工序都要在各自的车间完成。赣州监狱往往以监区为单位,分配服刑人员在不同车间工作。

  在赣玛公司的网站上,还可以发现赣州监狱监狱长赖德毅的另一个身份——赣玛公司董事长。

  比关良早出狱3年的赵建荣,在赣州监狱服刑的12年里,被分配在“最难熬”的热处理车间。赵建荣称,由于长期在噪音和高温的环境下劳动,他的右耳曾经鼓膜穿孔,“温度太高,皮肤都坏掉了。”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劳动,赵建荣仍要保证平均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在里面太久太苦了,出来之后不适应。”赵建荣熄灭手中的烟头说。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三个多小时里,他不停调整着坐姿,看起来焦虑不安。

  “在监狱得一个表扬可以减刑20天,18个工分换一个表扬,每个月共20个工分。”赵建荣解释,工分直接和减刑挂钩,每天的劳动量又直接影响工分,所以没人敢怠工。

  赣州监狱狱警张政(化名)也向澎湃新闻透露,监狱犯人劳动实行“七出八进”制,即“早上七点出工,晚上八点收工”。

  张政称,“七出八进”是江西省监狱管理局的规定,“赣州监狱在执行‘七出八进’制度上,在江西省名列前茅。”

  不过,司法部1995年下发的《关于罪犯劳动工时的规定》第三条称:罪犯每周劳动(包括集中学习时间)6天,每天劳动8小时,平均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48小时。

  显然,赣州监狱服刑人员的实际劳动时间大大超出了上述规定。在该监狱,生产(抓生产)已成为服刑人员和狱警共同的“主业”。

  另一名狱警杨哲(化名)告诉澎湃新闻,他虽在监狱基层监管犯人,但实际上最大的工作是抓生产。“我们每周都有生产任务,完不成任务就会降低绩效,每天的压力都很大,很累。”杨哲抱怨。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教授刘仁文曾撰文指出,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监狱生产管理体制受到严重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监狱把‘改造第一、生产第二’,变成了事实上的‘生产第一、改造第二’……很多监狱为了经济利益,迫使服刑人员去从事高危险、高污染的生产项目,或超时、超体力的劳动。”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