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创始人、首任董事长经叔平
2009年11月26日,民生银行H股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交易。
谋求转型和面临大变革
毛晓峰被查,受影响最大的自然还是民生银行。“民生银行正遭遇自成立以来最大的高层震动”,一位在民生银行工作多年的人士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表示。他说,毛晓峰已成为公司的敏感话题,员工们被要求不参与讨论,一切以官方公告为准。
该人士告诉记者,除了毛晓峰,目前公司高层并没有明显的调整。现在管理层人数为8人。排在第一位的是副行长邢本秀,他也是目前民生银行唯一的副行长。其余7人分别包括3名党委委员、3名行长助理和1名稽核总监。“根据该公司的章程规定,新行长人选可能要今年四五月份才能定下来。目前银行员工情绪比较稳定,照常工作。”他补充说。
而一位业界人士则有着更为沉重的忧虑:“像毛晓峰这样弃政从商的精英,原本应该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突围之路,结果还是没有摆脱政商勾连与倾轧的宿命。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民生银行作为民营资本创业与经营的初衷。”
民生银行的创始人,是有着“红色资本家”之称的全国工商联原主席经叔平。
1918年,经叔平出生在上海一个民族工商业家庭,祖籍浙江上虞。他自1939年开始办实业,后任上海卷烟联合生产销售公司总经理、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经叔平先后加入上海工商联和全国工商联。1979年,经叔平受荣毅仁之邀一同创办了“中信”公司。
1993年11月,经叔平当选全国工商联主席。仅仅一个月后,他给国务院写了一封信,建议组建一家民营银行。他的考虑是:“第一,国家银行当时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根本就没有时间为民营企业服务。第二,国家银行一定要进行改组、改革、改造,但是国家银行究竟怎么改,真正要变成一个商业银行,那时候没有底。所以我提出,是不是可以搞一个新型的银行,这个银行就是真正按照名副其实的商业银行办事。因为要把一个大的银行进行改革动作大,从一个小的银行开始,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如果行,说明这条路可以走;如果不行,一家小银行影响也不大。”可以说,经叔平的初衷是为中国的银行业探寻一条出路,也是为中国的民营企业探寻一条生路。
经叔平的建议得到了时任总理朱镕基的大力支持。不久,朱镕基批示:“可以试一下。”
1994年国家批准设立中国民生银行,1995年成立筹备机构,当年6月挂牌。1996年1月,新中国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作为投资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诞生,经叔平被推选为董事长。
当时,经叔平已经78岁高龄。重担压在肩头,他虽胸有成竹但仍谨慎迈步。在实际操作中,经叔平一直要做到两点:既要按照国家的政策行事,又要遵循金融行业自身的规律。
运营不到一年,经叔平就明显地感觉到民生银行对于民营企业是“杯水车薪”。民生银行起步只有14个亿,而当时民营企业有150万家、个体企业户有3000多万个。而借钱给民营企业,又要面临着普遍存在的信用问题。
于是,经叔平提出两条新原则:一是“见死不救”,二是“雪中送炭”。“见死不救”是决不把钱投到没有指望的企业;“雪中送炭”是要积极帮助和扶持有潜力、但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各类民营企业。经叔平认为,这样做“既能实施积极的信贷方针,也能保护股东的利益,是按商业银行的规律办事,也符合股份制银行的要求。”
经过机制调整和业务创新,民生银行很快走上了发展快车道。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内地民营银行。至2005年,民生银行总资产规模达5571亿元,净利润27亿元,存款总额4888亿元,贷款总额3781亿元,在全国有20家分行,机构网点达到240家,与境外78个国家和地区的749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2006年7月,由于身体原因,经叔平提出辞去董事长职务,由行长董文标接任。2014年8月,董文标辞去该职,转任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董事局主席。民生银行董事长由原行长洪崎接任。在民生银行发展的19年间,共经历了6位行长,他们分别是童赠银、蔡鲁伦、董文标、王浵世、洪崎和毛晓峰。
如今,随着毛晓峰的“落马”,民生银行新行长人选也成了业界关注的话题。除了行长之变,近期民生银行的股权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安邦保险在持续增持民生银行20%的股票后,如今已成第一大股东,此外中国人寿也加入了抢筹民生银行的队伍中。另一方面,原大股东刘永好、卢志强及董事郭广昌等却不断减仓甚至清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知情人士指出,处在“漩涡”之中的民生银行,将谋求转型,迎来一场大变革。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