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省级地方两会全部闭幕
新时社网特约评论员 姜志勇
每年岁末,都是地方“两会”召开的时期,今年也不例外。地方“两会”是观察中国地方政治的窗口,也是向外界传递中国地方政治声音的主要平台,有的学者就根据地方“两会”议题、主题、内容的变迁来分析透视地方政治的变迁。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5年是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年份,时值改革重要关口,观察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改革的论述,既能看出地方的改革部署、重点及地区异同,也可以“以文见意”,通过文字表述的情况来观察地方的改革诚意,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
地方“两会”大力渲染改革氛围
今年地方“两会”的最大特色是更加突出“改革”工作。从已经公布的资料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数十次。例如,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出现46次,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出现57次,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出现48次。
对“改革”工作的重视,除了体现在词汇出现的次数外,部分地方还组织“两会”代表委员对“改革”进行专门的讨论。有些地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2014年改革成绩,部署2015年改革工作,“改革”贯穿部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始终。
“改革”一次的频频出现,大幅增加,说明通过2014年的努力,2015年改革成为各地共识,或者说鉴于目前的形势,各地不论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都不能不在“两会”这样具有政治窗口效应的平台中,在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具有政治宣言书的文本中,大力渲染改革工作,大力营造改革氛围。改革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工作意义,而具有了政治含义。
地方至少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改革的政治意义。一是是否重视改革,是否大力渲染改革,改革是否成为当地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这一点上面已经提到,在这一届的两会中地方很重视。二是改革部署是否和中央顶层设计保持一致,是否是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协调推进,不拖后,也不抢跑。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15年改革的部署来看,改革部署大都是2014年中央有过要求的,或中央已经开启需要地方落实的。有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及了国企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分类改革”、“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等成为多个省份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的关键词。在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农村改革也基本未缺席,“农村集体产权”、“林权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土地流转”等是其中关键词。此外,“财税金融改革”、“机构改革”、“司法改革”、“简政放权”也是大部分省份的重点。
主动适应“新常态”也是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共同点,这反映“新常态”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且已经自觉的开展调整和适应工作。适应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和改革工作分不开,更要通过改革来推动向新常态转型。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来看,GDP的指挥棒渐行渐远,政府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等议题。统计发现,包括河北、北京、重庆等在内,至少有26个省份不同程度下调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上海则直接取消了GDP增长目标,只提出“经济平稳增长”。
改革热背后的“诚意”值得关注
“改革”无疑是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但在改革热背后,也要看到地方改革的实情,尤其是基层改革的积极性不容乐观。有的地方虽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谈改革,但推动改革的诚意并不高,对他们来说,改革更多是停留在书面中的词汇。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词汇提的多,不代表2014年改革工作开展的多,也不代表2015年会有啃“硬骨头”的改革措施。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可以从四个角度来透视地方的改革诚意。
一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改革工作是否真的占据当地政府主要工作的位置。有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改革出现的次数虽然多,但改革的积极性不强,政府工作的重点依然是追求GDP、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项目等。
二是2015年改革部署是否实在,措施是否得力。有的地方政府2015年的改革部署列了很多,但大多是照抄上级的要求,也没有明确的措施,改革大多是出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三是要把政府工作报告和平时的改革工作结合起来,不但要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怎么写,更要看2014年一年来的实际改革工作。在地方两会代表的讨论中,有的代表就认为,改革工作大多是务虚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写的再多也是没用。
四是反证法,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是减法,即要减少那些不适应发展的制度和发展方式,减少那些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例如,要减少“三高”企业,要关闭产能不达标的中小矿企,要减少“三公”经费,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反证法很容易发现地方改革的诚意,对一个真正具有改革诚意,真正锐意推进改革的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可能增加国家要求减少的事项的。
地方的改革“诚意”问题省市县三级政府都应警惕,有的地方改革工作口号喊得比较多,深改组会议开了不少,但务虚的比较多,实质推动的少,啃“硬骨头”的更少。这种情况更多的出现在基层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基层受制于利益、权力、财力和制度保障等难题,改革的积极性堪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改革诚意更值得关注。
对于2015年的地方改革来说,还是要听其言、观其行。中央在推动地方加快改革,按下改革“快捷键”的时候,除了要看地方出台了哪些改革方案、有多少改革措施之外,还要看这些方案、措施是否真正的抓住了关键,是否真正得到了有效的实施!
(姜志勇,国家信息中心副处长,生民书院院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