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左)、公方彬(右) 资料图
军中为何频现山头主义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痛陈军队腐败的名句,至今仍有警示意义。解放军的基层战士戍边卫国、尽忠职守;16名军级以上干部违法违纪,涉贪涉腐。高级将领腐败之害已不言自明,党中央的反腐力度持续加强。军队腐败的根源何在?从严治军的途径何在?就这些问题,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军事专家李杰等人。
反腐是军队的“新常态”
环球人物杂志:2015年1月15日,各大媒体都披露了2014年落马的16名军级以上干部的违纪情况。为什么要对高级将领的贪腐问题采取集中公布的方式?
罗援:军队的情况比较复杂,某些贪腐案件很可能涉及军事机密。因此,军队反腐就要考虑敏感性和保密性的问题,处理要谨慎。有些案件要反复核查,慎之又慎,公布时间就会拖得久一点,出现扎堆的情况。
这次采用集中公布的方式,也和反腐工作面临的大趋势有关。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军队的透明度正在增强。军队透明不仅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透明,也包括军队作风建设的透明。集中公布的方式恰恰显示了党中央在军队反腐问题上不护短、不怕家丑外扬的态度,体现了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来推进反腐斗争的决心。
公方彬:在习主席从严治军的要求下,我们拿下了徐才厚这样的军中“大老虎”。拿下徐才厚再顺藤摸瓜,也是能集中发现这么多腐败分子的原因之一。对于军内的腐败分子,不管多少,一经查实自然要公布。
环球人物杂志: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从严治军,解放军的反腐斗争有了哪些新特点?
公方彬:首先,反腐力度空前。过去,由于受传统思维和政治生态的影响,对有些人手下留情了。现在包括军队在内,全党都在改变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标准,周永康、徐才厚相继被拿下,就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军队反腐将步入“新常态”。有人问我,有了第一批集中公布的贪腐将领,会不会还有第二批、第三批?我认为不会,或不应该继续这种方式,因为未来反腐将走向制度化。所谓制度化,最突出特点是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今后,国家和军队反腐进入“新常态”,也就不会出现扎堆公布的情况了。当然,军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和规则,较地方仍然有差异,这也是合理的和必要的。
再次,把军队反腐与纯洁队伍、实现强军目标联系在一起。军队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不强,国家也不可能强大,搞不好还会瓦解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军队必须保证战斗力,全体官兵必须以务军为根本,其间很重要的路径是消除腐败。试想,如果官兵都谋一己私利,都跑官买官,还有谁把心思用在军事技能提升上?心有旁骛,战斗力怎么保证?习主席、中央军委正是从强军梦、强国梦的高度,下决心反腐,强调从严治军。
军队腐败的基因
环球人物杂志:军队产生腐败的根源何在?
公方彬:军队出现腐败问题,和整个社会生态有关。军队不是独立于社会的,社会中的腐败一定影响着军队,渗透到军队。改革开放之初,有人说适度腐败有利于打破计划经济的坚冰,这表明整个社会在很长时期里,对腐败是宽容甚至是纵容的。有段时间,军队也搞自谋生路,出现了军队经商现象,这是弯路。军队中的腐败与此有很大关系,比如谷俊山最初就是靠经商起家的。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认为,军队腐败有许多潜规则,其中之一就是买官卖官。
公方彬:军队的买官卖官问题也和社会生态有关。我国的制度设计是“大政府,小社会”,官员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拥有较大的权力。我国的文化传统又突出“官本位”的思想,这就使得官位及其背后的权力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稀缺资源。看看贪官们的行为,我们会发现,有人为了谋取官位而无所不用其极。既然这是全社会的问题,也必然波及军队。
李杰:目前军队干部提拔制度的某些弊端,确实导致了买官卖官问题的出现。有人为了获得提拔,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贿赂上司;而有的领导因收受贿赂而丧失原则,为买官者开了绿灯。通过买官获得提拔的少数人一旦有了更大权力,进而在权、利等方面出现新的腐败,就会形成多次更为严重的权钱交易、权利交易。
环球人物杂志:军队的贪腐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团团伙伙、山头主义。山头主义为何频繁出现在军队贪腐案件中?
公方彬:军队人际关系与职业特征紧密相关,其中很突出的一点是情感维系。比如在战场上,面临死亡威胁时,军人最大的担心是自己被战友抛弃,所以军队非常强调战斗中的兄弟情谊。军人之间在战场上结成的命运共同体,决定了军人对情感的依赖程度比任何集团都要高。这份情感依赖如果运用得当,会提升军队凝聚力、战斗力,如果处理不好,尤其和平时间久了,社会风气不良,良好的情感就会异化,甚至形成山头主义。
另外,不科学的军队干部任命制度也容易导致山头主义。因为在提拔干部的过程中,个别领导掌握了过大的裁量权,就容易形成人身依附,进而出现像徐才厚这样的贪腐分子搞山头主义。山头主义更容易形成腐败。目前的制度设计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今后通过体制改革来完善。
李杰:在军队,手中有权的个别官员也需要一批类似掮客的人为他办事,为他物色权钱交易、权利交易的空间,以便他进一步贪腐;加之一定范围的“官官相护”有利于彼此相互包庇,增加“安全系数”,因此就容易形成山头主义。大量案例证明,在许多贪腐案中,权钱交易、买官卖官、山头主义在部分领域出现了恶性循环,从而严重挫伤了兢兢业业干工作、搞训练的官兵的积极性,危害非常大。
军队反腐需要改革制度
环球人物杂志:军队反腐主要依靠哪些机构?
罗援:军队内部和反腐工作有关的机构主要是各级军纪委、军事检察院、军事法院以及相应的巡视组。此外,军队还设有专门的审计部门,对揭发一些贪腐案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来说,军内贪腐案件,一般先由军纪委和军队审计部门配合进行查处,最后移交给军事检察院和军事法院依法办理。现在已经将军队的审计部门提格到军委直辖,我个人认为军纪委也应该与此相匹配。
环球人物杂志:军纪委是什么样的机构?
公方彬:军纪委是解放军内主管纪检监察工作的部门。在中央军委设有军委纪委,军委纪委书记由总政治部副主任担任。在各大军区、各兵种和省级军区也都设有相应的军纪委,书记由相应级别的副政委担任,最低一级的军纪委设在团级单位。
目前,各级军纪委的办事机关都在政治部门。在主管军纪委的副政委之上,还有相应的军事、政治两个主官。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军队的纪检系统与地方有区别。地方纪委领导体制已经进行了改革,相信军队也会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反腐的需要。
环球人物杂志:既然军纪委面临领导体制改革的问题,那么军队如何实现“制度反腐”呢?
公方彬:军队和地方不同,地方可以强调监督关系,而军队强调军权归一、统一领导。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军队反腐不能从权力分解和权力制约上做文章,即不能采取地方纪委接近垂直领导的方式。军队只能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监督检查方式,这是需要研究和探索的。
加强军队的“制度反腐”,着眼点可放在技术层面。比如,军队审计部门从后勤或财务部门独立出来就是一个好的尝试,这不影响军队的根本权力系统,但却可以产生监督功能。此外,加强巡视制度、举报受理制度,都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
反腐阻力来自贪腐者的负隅顽抗
环球人物杂志:有军方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军队在处理贪腐问题时有一条潜规则,就是要以维护军队形象和稳定为前提条件。怎么看过去的这种潜规则呢?
李杰:这种情况以前的确存在。过去主要担心一线指战员、基层官兵看到某些高官的贪腐行为心里会有想法,对稳定军心不利。另外,也担心军队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会因为个别贪腐分子受到影响,所以一些案件只做内部通报,相对低调处理。但从现在军队反腐的效果来看,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实际上,对腐败受贿打击越严厉,官兵的情绪就会越高涨;公开的程度越高,人民就越相信军队反腐倡廉的决心,军队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就越好。
罗援:有些军队贪腐案件会涉及军事机密,在公开方面需要特殊处理。这在国际上也是惯例,西方国家的涉军问题也是由专门的军事法庭审理,未必会走公开审理的路线。但是,这种特殊处理是为了保证国家军事安全,而不是为了替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贪腐行为进行遮掩。
这次集中公布16个贪腐将领的黑名单,也是在适度保密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了公开透明。这不会损害军队的形象,反而会增加民众对军队的信任;这也不会破坏军队的稳定,反而会使军队丢下包袱,轻装上阵。否则如果带病发展,看似稳定,其实无异于抱着“定时炸弹”发展,存有极大的隐患。
环球人物杂志:在进一步推进军队反腐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阻力?
公方彬:反腐触及和剥夺的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甚至要剥夺一些人的公民权乃至生命。如此,自知有问题的人必然抗拒,甚至形成私下的“同盟军”,给反腐工作增加阻力。即便这样,我们还是有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习主席给我们带来的希望,来自军队落实中央反腐部署的执行力,来自全军官兵对反腐的坚决拥护,因此,什么样的阻碍都不会影响到反腐的深入推进。
李杰:军队反腐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地方有相似之处,例如个别涉嫌贪腐的官员在落马或暴露之前还会继续利用手中握有的权力,并伙同少数同犯,进行软顶硬抗,甚至负隅顽抗做最后挣扎。
另外,军队虽然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毕竟由于特殊原因,开放度不可能完全和地方一样,受到的监督和管理与地方也不尽相同,这也是军队反腐要面对的特殊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军队反腐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公方彬:真正实现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真正培养出大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革命军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军队的根本使命,就可谓实现了军队反腐目标。
罗援:通过反腐凝聚军心,提高战斗力。腐败是军队战斗力的第一杀手,如果军队不打“腐老虎”,军队自己必然成为“纸老虎”。士兵不会去为贪官卖命,贪官不会去为国捐躯,军费不会流向急需装备,急需装备必定存有“水分”,如此军队怎么能打胜仗!古人云:“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腐败不除,未战先败。夺取反腐斗争的决战决胜,其意义不亚于打赢“三大战役”。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