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德国前任驻华大使:对习近平印象最深刻

德国前任驻华大使:对习近平印象最深刻

\

德国前任驻华大使施明贤

  新时社网2月16日讯 据德国媒体报道,最近前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谈到了中德间的人权问题,以及中国的政治人物。施明贤说,他认识的中国政治人物中,对习近平印象最深刻。以下是文章摘编。

  德国之声(以下简称D):施明贤先生,您能介绍一下德中关系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吗?

  施明贤(以下简称S):这是一个从零到180度的转变。我认为,德国现在与中国的接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在所有的政治层面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每年两国领导人至少有一次碰头--大部分都是2到3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部长级别年度会议。政府下属组织机构之间的对话有62项。最重要的对话之一也许是中德法治国家对话。不过在经济部分也有许多话题比如环保、创新等领域,专业人员都会在年度会议上提出建议。

  D:德中关系之间最重要的一个话题是人权。您认为,德国最好用什么方式处理这个话题呢?

  S:这个话题十分棘手,因为单从社会发展上来看,两个国家就是不同的。两个国家的传统与文化都是不一样的……人们不能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价值观的国家。儒家思想有非常明确的价值观,对中国人作为个体也有约束力。此外,在社会和经济权利方面,中国近几年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人们应该注意到,在联合国宪章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与经济和社会权利具有同等地位。如果您放眼全球,那当然首先经济和社会权利对人们来说很重要。

  我需要一碗米饭、栖身之地以及内心及外在的安全感。其重要性先要比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更大。后者对饱受这些问题困扰的民众来说不太重要。中国也是这种情况。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作为德国政府不向中方定期提及这些问题。这也适用于个案。每一个具体的个案都会有德国政府代表--无论是德国总理还是相关的部长--严肃明确地向对方提及。只是有时候一些交涉人员似乎认为,不把这些问题公开在媒体之下,而是在闭门会晤中探讨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

  人们可以用许多方式来处理人权问题。一些人认为,在幕后谈论更有意义。但是另外一些人批评表示问题必须公开得到讨论。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很不容易。不过我也认为,人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在幕后讨论。我觉得人们要根据具体的个例来决定,是否要公开或是在幕后讨论。

  比如那些我觉得没有太多斡旋空间能够提供帮助的个案,比起希望在幕后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我更倾向于把问题公开化。我在北京有过多次经验……这些个案都是只在幕后,通过大量的沟通工作和努力才获得了成功。

  D:您认为在这方面德国作出的努力足够多了吗?

  S:我认为,德国是所有国家中向中国提出人权问题最多的国家。我觉得其他国家连我们的一半都做不到。美国呢,我不很肯定。我想,美国也很坦诚地向中国提出这些问题。但是很多欧洲人在这方面做得工作都不如我们多。

  D:您曾经说过,您认识的中国政治人物中,习近平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您何出此言?

  S:当然我近几年接触的中国政治家并不多。我有机会与习近平有多次的接触……习近平的远见、内涵,对中国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的了解程度让我不得不说,我觉得,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最终的目标是要让中国重新恢复到曾经有过的状态。他把这称为"中国梦"。19世纪中叶中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一点。习近平的目标是,让14亿人达到总体小康。这到底有多难,看看中国的邻国、拥有13亿人口的印度,就可见一斑。

  D:您认为德中关系未来几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S:我认为,我们两国有互补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有我们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它不仅仅是商品销售市场,也是文化和理念输出的市场。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众多的创意。因此我们现在就已经存在这种共生共栖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不仅希望和中国建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在文化领域进行了非常多的合作项目,扩展了合作的广度,这种合作模式显示,我们德国作为一个社会也变得越来越积极。而这种两国社会之间的交流合作,才是最终决定德国与中国能否共同走向正确道路的关键因素。仅靠政治是不够的。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