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90岁沙特国王寿终 79岁弟弟继位新王储69岁

台学者:靖国神社“大东亚战争70周年特展”惹人憎

  靖国神社“游就馆”入口大堂的泰缅铁路火车头:象征大日本帝国的荣耀。日方不仅没有反省意识,更不在乎刺激当年受虐的国家或个人。(图:徐宗懋)

  新时社网1月26日讯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5日上午在出演NHK电视台节目时表示,自己即将发表的战后70周年首相谈话,不一定会使用历代内阁所强调的“殖民地统治和侵略”这一类关键词。这是他首次正式表态将放弃“殖民地统治和侵略”等关键词。

  和安倍一起出演该节目的民主党主席冈田克对此表示极大愤慨。他认为,安倍的这一立场无法容忍;日本必须借战后70周年之际,就过去的殖民统治和侵略历史向近邻各国作出深刻的道歉和反省,只有这样才能寻求和解。

  安倍对日本侵略历史的选择性遗忘在该国大有市场,最突出地表现在“右翼圣地”靖国神社。本港媒体《亚洲周刊》2月1日(提前出版)刊载了台湾历史学者徐宗懋的“靖国神社游记”,可从中窥视一二。游记批评日本右翼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竟然堂而皇之的搞起了“大东亚战争70周年特展”,不仅没有反省历史的意识,更是对战争受害国人民乃至“无辜陪绑”的日本人民的亵渎。全文如下:

  从1990年起,至今25年间,我经常去东京靖国神社参观,尤其最早我一年去过多次,近年比较少去日本,但只要去,一定会去靖国神社,所以对靖国神社展览馆内容的变化,非常清楚。

  最近一次去是今年1月中旬,展览馆名称叫做“游就馆”。比起早期,展馆入门处重新修缮过腾出大空间,放了一架零式战机,以及战时泰缅铁路通车时的火车头,对插着两面日本国旗,非常“大日本帝国”。这是二战时期,日本兴建泰国曼谷至缅甸仰光的铁路,强迫约6万多西方战俘、约20余万的泰、缅百姓、8万马来亚人、4万多印尼人等施工。日军不在乎人命,不提供足够食物和医疗,强迫奴工日夜赶工,原本6年完工的铁路,最后只用了1年5个月。死亡人数包括盟军战俘与东南亚奴工,约高达10万人,幸存者也是骨瘦如柴,所以也被称为“死亡铁路”。

  1957年,美国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桂河大桥》描述修筑跨越桂河大桥铁路的情景,片中日军极为残暴,盟军战俘受尽凌虐,对观众造成强大的心理冲击。西方人对这条铁路充满了恶感,并以深受其害的同理心,体会到中国人遭受日本侵略所受的恐怖残害。2014年影帝柯林·佛斯(Colin Firth)与影后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主演的《心灵勇者》(The Railway Man)还是在谈这件事,可见泰缅铁路对西方人有如一场挥不掉的梦魇。

  然而,“游就馆”入口放置了泰缅铁路的火车头,代表了大日本帝国当年的“荣耀”,不仅没有反省意识,甚至不在乎刺激任何国家或个人,可见日本右翼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比起过去,靖国神社收到的捐款明显增加很多,展览布置更华丽之外,内容也详细很多。

  至于观点,则是延续右翼军国主义史观,强调日本发动战争驱逐欧美殖民势力的“正义性”,对于日本侵略亚洲邻国造成的无可估计的损失,只字不提。目前还正举行“大东亚战争70周年特展”,显然是配合今年二战结束70周年,当年的中美英苏同盟国都将推出的胜利纪念活动,“游就馆”已推出本身的特展,但有几分滑稽。因为就事论事,展览应正名为“大东亚战争败战70周年特展”才对,显然情感矛盾。

  仔细观察,展览内容文字没把中国、东南亚各国放在眼里,至于对强大的美国,口气温驯许多,只是平实纪录日军在太平洋一步步被击垮的战争过程,对美国仍保持敬畏,毕竟美国以强大的国力打败日本,无话可说。看这些展览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个疑问?“游就馆”全力为日本军国主义翻案,等于是否定美国在二战的正义性,尤其被尊为“爱国”的日本战犯,都是被麦克阿瑟将军所领导的盟军远东战犯法庭处决的,为何美国政府视若无睹呢?

  我想答案很简单,美日两国的实力越来越悬殊,今天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几乎牢牢的控制在美国的手中,日本的一举一动都唯美国马首是瞻。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民间展览馆喷点口水,美国怎么会当一回事呢!换个角度说,如果今天中国大陆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是日本的数倍,有绝对的能力应付缺乏美国支援的日本,北京会太在意日本右翼的挑衅吗?

  再换个角度看,日本国力正走下坡,国民普遍感到无力,精神无所寄托,战前的精神号召有了卷土重来的空间,但那究竟是虚幻的,并无实质意义。就像日本媒体的调查,当前日本年轻人一半以上对日本外交并不关心,对日中和日韩关系感到冷漠。

  尽管如此,“游就馆”的一些展示仍然引人深思。20年前已有“神风特攻队”特展室,现在规模更大,很多遗族捐出当年特攻队员的家书、遗书和遗物等,这些20岁上下的年轻人用娟秀的毛笔字,留下他们在人间最后的几行话,不外乎感谢天皇、感谢父母,光荣赴死等。问题是,出征战场有死有还,他们未尝过人生欢喜,未醉过男女情爱,却被决定一定要死,表面上是自愿的,其实却被大人们硬推上黄泉路,是真的自愿吗?

  讽刺的是,那些用冠冕堂皇的理由逼死他们的大人们,战后并没有根据同样高贵的理由自我了断,反而跑回乡下当麦克阿瑟的顺民,终身保持沉默,不提往事,何等虚伪!今天的“大人们”根本未经过当年事,再去宣扬特攻队的“英勇”,不过是逼死他们70多年后,再无情的补上一枪罢了!(作者是台湾历史文化工作者,台湾《中国时报》前记者,2001年成立台湾文史研究工作室。)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