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北京西城区纪委:“双规”对象餐标略高于办案人员

北京西城区纪委:“双规”对象餐标略高于办案人员

  原标题:“双规”对象餐标略高于办案人员

  “现在的办案力度真是空前,称得上是‘零容忍、全天候’”,西城区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樊政民这样告诉记者。2014年,西城区纪委共立案50件,其中大要案21件,立案数同比上升233%。今天,记者走进西城区纪委,为您揭开纪委查办案件的幕后那些事儿。

  查办

  消费记录时隔4年被查出

  原北京四中校长助理、教学处副主任安某2010年帮助一名学生转入四中就读,随后收受购物卡4万元。时隔4年,有关单位调查其他涉嫌收受购物卡贿赂时发现了安某消费的记录,隐藏4年的罪行被牵了出来。

  “安某的案件就是我们联合办案的一个典型案例,区委全力支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纪检机关合力攻坚”,西城区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顾琦玮介绍。西城区纪委新设第二、第三纪检监察室和案件监督管理室,从检察院、审计局等部门遴选专业人员补充办案力量,将70%以上人员调整到执纪办案一线。针对以往“孤军作战”的问题,西城区纪委整合协调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审计局等十多个部门,定期召开案件查办联席工作会议,建立线索管理、案件移送、疑难案件研判等协作机制,对重要案件实行纪委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办案方式,发挥“集团军”作战效应。

  失实举报信牵出公款送礼案

  从去年3月开始,在1个月的时间内,西城区纪委连续接到一份信访举报材料,且一信多投,仅投到第一纪检监察室的就不下10封。这些信件集中反映区环卫中心下属环兴公司经理王某在“三八”节期间,违反八项规定为男干部发节礼。纪委在初步核实中,发现节礼是用工会会费给女干部买的,并没超标和违纪,这封举报信内容是失实的。本来可以结案了,可这么集中地举报,还是要再查一查。

  环兴公司一年的账目流水有1200多万。区纪委就从账里找了春节、五一、中秋、十一等几个节点,花了3个半天,发现2013年9月,王某顶风违纪购买数十盒月饼,不光发给干部,还送给相关人员。

  4月28日,西城区纪委进行了立案调查。证据很快就拿到了。纪委工作人员跟王某谈话,开始王某很抵触:“往年大家都这么干,为什么偏和我过不去?”工作人员一方面向他出示了原始票据等证据材料;另一方面拿出了关于“不能用公款送节礼”的纪律规定。就这样只花了20分钟,王某就签字认错了。西城区纪委给予王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群众举报社区干部私分慰问金

  去年上半年,群众举报什刹海街道松树街社区原党委书记吴某,擅自将部分驻区单位慰问金和社区公益金违规私分给社区工作人员。区纪委和什刹海街道迅速进行调查取证,经查证举报内容属实。什刹海街道分别对涉案的吴某、张某、李某3人给予党纪处分,撤销了党内和行政职务。

  去年以来,西城区纪委收到信访举报740件次,同比上升91%。吴某的案件便是西城区纪委将群众信访举报转化为案件线索的典型案例。

  在坚持原有“来信、来访、来电”3个渠道和通过巡视巡查、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线索的基础上,西城区开通“纪检监察网络举报平台”,在中秋、春节等时段在网站首页醒目位置设立“举报导航”,方便群众点击举报,举报平台开通仅3个月便收到信访举报132件次。

  纪委办案那些事儿

  讲亲情

  春节吃饺子生日有面条

  2014年年初,西城区某单位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被采取“双规”措施。正值春节前,为让被查干部情绪稳定,大年三十当天保证他吃上了饺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让他看了春晚。

  调查中,区纪委干部了解到这个人的饮食特点,就想办法给他加小灶。食堂能做的,就单给做;如果没有,还要在外面叫外卖。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被查人员的情感。

  据了解,办案人员伙食是有标准的,“双规”对象的用餐标准要略高于办案人员。在前几年查办一起案件时,西城区纪委将调查对象带到“双规”地点的当天正好是他的生日。用餐时先给他下了一碗长寿面。看到面条,这名干部老泪纵横。后续这起案件的调查非常顺利。

  很辛苦

  司机只能车里等

  去年春节期间,有个案件要到河北某地取证,路途500公里,一天内往返。随同办案的司机王师傅天没亮就出发了。到了当地,司机师傅不能进入取证现场,只能在车里面等着而且不能睡觉,要随时准备出发,一天下来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在返回北京时,有的干部看到王师傅非常疲劳,建议替他开会儿车,让他休息一下。但王师傅说,你们是查案的,我是司机,这就是我的岗位。

  讲规矩

  “严守”“不准”和铁证

  纪委办案,有很多严格规定。以谈话为例,几点几分开始,谈话人是谁,几点几分出来,由两人以上开展谈话,被调查人员是女同志的必须有女同志陪同,谈完要求相关单位必须把人接走或者送回……

  案件查办过程中,纪委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五严守、八不准”铁律。比如,在收集证据时,必须要有认证。打到银行卡里的钱,他会说:钱都花了。那也不能完事儿,一定要查到每笔钱干什么了,而且还要有人证。如果他说是请客吃饭了,要去饭店查,看他吃了什么,都跟谁吃的。这主要是防止后续工作中留下纰漏。纪委办案一定要办成铁案,证据链一定要闭环,而且在证明同一个问题时,证据链越多越好。

  违纪干部平时都把党纪党规教育当成了耳边风。防微杜渐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牢记在心。为此,西城区纪委还建立了“约谈”制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约谈,及时“揪耳朵、拉袖子”,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

  发现

  科级干部掌握资金上千万

  从2013年年初到现在,西城区纪委共查办违反八项规定案件20起,其中2014年一年就有16起,案件重点围绕违规公款娱乐、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培训中心的腐败浪费以及延伸查处了背后涉及的领导干部个人经济问题的案件。

  西城区的社区干部虽然没有土地、没有大量资金,但仍然掌握着一部分权力,比如社区公益金的使用,有的通过非常规手段、程序把钱变成自己的。钱到了社区书记、主任手里,就采取个人一言堂或几个人瓜分等手段变成“私产”。

  在中心城区,往往一些单位级别不高,负责人就是科级干部,但手中掌握的资金可能有上千万。笼统说,就是基层的科站队所极容易出问题。他们通过手中权力,衍生出个人腐败。另外,上级监管不到位,审计监督不及时,也使腐败有了空间。

  为进一步堵塞管理漏洞、确保不留死角,西城区充分整合区委组织部“党员库”和区人力社保局“公务员库”、“事业单位人员库”的信息资源,联合公安分局和法院建立起“案件线索查询比对信息系统”。对发生在辖区内的行政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被处理人(京籍)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筛选,从中确认违纪违法党员、公务员等纪检监察对象的主体身份,依纪依法做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理。

  “在查办案件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党员因为违纪违法受到公安、司法机关的治安行政处理、刑事处理后,对党组织刻意隐瞒情况,致使一些违纪违法党员逃避党纪处理,个别甚至还存在着‘带着党籍服刑’的怪现象”,西城区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侯逾告诉记者,“查询比对信息系统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最大限度发挥案件查办的震慑效应,西城区纪委还采取全体干部大会公开宣布、被处分人员现场表态等多重手段,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效果。“以前宣布处分决定,往往只局限于班子成员或所在党支部,知晓范围很小。现在公开点名道姓通报,既起到了震慑效果,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西城区纪委案件审理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龙露 通讯员宋云辉焦伟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