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那场事故,我们的视角可能还会紧盯华尔街的华人精英、政治界的亚裔新秀,在传统中国人的概念之中,出将入相、富商巨贾,才能称之为“成功”。刘文建牺牲时万人送别的场景,让我们的视角更加人性:在平凡岗位上的牺牲,同样可能成为“英雄”。今天,我们把视角对准华裔警察,进行一个群像扫描。
华裔入行曾遭屏障
纽约警局给予了刘文建最高规格荣誉。按照警方的说法,刘文建的葬礼是纽约市警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葬礼之一。全美各地2万多名警员来为他送行。
纽约市长德布拉西奥在悼词中说:“今天我们整座城市都心碎了。”
刘文建享受了此生最为隆重的纪念,但是是在他死后。
在这一代人之前,对于华裔晋升警官的人为屏障大量存在。
上世纪70年代,警察和军界,难得见到几张黄色面孔。在那个时候,警署对于招收男性警官的要求是172.5厘米。这一要求将很多候选者拒之门外,特别是那一些来自香港及中国南方的移民,在那些区域,人的平均身高都普遍偏矮。
即使在唐人街中,当警察也显得有些离奇。人的职业选择很大程度上受族群传统观念的束缚。“华人警察有两类,一类是专家型的,一种是普通警察。”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对本报记者说:“华人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很少有人愿意当后一种。但专家型的如法医、技术性侦查类的警察符合条件的更少。”
萨福克大学副教授薛涌日前撰文提及,一位先驱者成为警探,结果发现,嫌疑犯拒绝被他逮捕,亮出警徽也没用。对方说:“你一个中国人,怎么可能是警察?从来就没有中国人当警察的!”
奋斗也是为获尊严
心甘情愿以警察为职业的,多来自唐人街奋斗的底层。他们的父母,经常在餐馆和制衣厂打工,往往不通英语,早出晚归,没时间管孩子。对这些华裔的穷孩子来说,法院、商学院、医学院显得太遥远。想办法读个社区学院,上个警校,最终穿上警服,则是个通往中产阶级的捷径。
“警察这个职业每月能有5000至1万美元的收入,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在美国算是个稳当的职业。”洛杉矶中华总商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华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波士顿,就有一大堆年收入超过州长的警察(其中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加班费)。
上世纪70年代的入门歧视性条款,后来经过一系列官司给推翻了。华裔警察的数量得到迅速发展。
以纽约为例,上世纪70年代华裔警察的数量不到10人,如今已经占到市警总数的近5%,即纽约近3.6万名警员中,有约4500人是亚裔,其中1500多人是华裔。
“美国人都有一种‘英雄’情结,从事警察工作会获得一种尊严。”洛杉矶中华总商会的那位华人负责人说。“随着中国人移民的增多,华人的双语优势明显,各州都希望华人参与到警察队伍中来。
刘文建的悲剧,曝光度极高。特别是他妻子在葬礼上的演讲,全美观众看得很清楚:一个英语不太好、从底层挣扎上来的女性,几度哽咽、几近崩溃,仍然以顽强的意志用英文向世界说完自己想说的话。“许多底层的华裔,从中看到的是人的尊严和奋斗。”薛涌说。
更多的华裔会从警
不久前,在布鲁克林地区纽约城市东区的楼宇阶梯之间,警官彼得·梁将一名手无寸铁的人枪击致死。
不久前,警官菲利普·陈在布鲁克林大桥被狠狠打伤了鼻子;
不久前,警官刘文建在布鲁克林地区巡逻车内被枪击致死。
警察这个职业危险不危险?
当然危险。“各大城市很少有华人从警的,除了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个别城市,我这里,圣地亚哥,200多万人没有一个华人警察,只有越裔、菲裔警察。”美国广西同乡联谊会会长廖中强说。
在硅谷湾区,“华人一般从事高科技、电子、IT等行业。”北加州河北同乡会会长董旭东说,“因为警察工作很危险,可是少有半途而废的。”
与警界熟稔的洛杉矶中华总商会负责人则称,社会上一些精神有问题的人或一些憎恨警察的人可能会带来危险,其实警察的工作并不危险。来自美国的权威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因公殉职的警察共有100名,相较出租车司机、建筑工人等,因公死亡的人数更少。
一位退休华裔警察鼓励年轻华裔进入警界,因为这是进入主流社会的快捷方式:穿上警察制服,没有人会质疑你的英文能力及移民身份,反而更加尊重。(杨子岩)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