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 >> 证监会投保局局长被查反腐升级 下属单位气氛紧张

1年期LPR骤降25基点:企业融资成本调查

  上一轮定向宽松后,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第三季度不降反升;国务院近期布局的一系列措施,尤其是降息之后,融资成本下降效应则立竿见影。

  11月28日,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LPR)报于5.51%,较上一工作日下跌0.01个百分点,为该利率指标创设近一年以来新低,12月1日-2日均保持5.51%的水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统计,自央行11月22日降息后,LPR已累计下跌0.25个百分点。

  “尽管贷款利率已经完全放开,由银行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定价;但央行降息之后,市场预期发生了变化,供需关系会影响到银行的定价策略。这次银行贷款利率的下降,是市场化机制传导的结果。”一位股份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尽管长期困扰政府的融资成本下降了,但企业融资需求依旧萎靡。实体经济融资市场陷入“价降量不高”的困局。

  降息拉低1年期LPR 0.25%

  贷款基础利率是基于报价银行自主报出的最优贷款利率计算并发布的贷款市场参考利率。该指标由央行授权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2013年10月25日开始发布报价计算和相关信息,目前仅对外公布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LPR报价银行团目前由国有五大银行和招行、民生、浦发、兴业等9家大中型银行组成,银行间市场每日根据各家银行报价,剔除最高、最低各一家报价,对其余7家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贷款基础利率。

  央行11月22日降息后的第一个工作日(24日),1年期LPR立即从5.76%下跌0.2个百分点,至5.56%;11月27日-28日,又连续分别下跌0.04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目前维持5.51%的低点。

  事实上,自LPR指标创设并公布以来,1年期LPR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微幅上涨后,基本稳定在高位;过去7个月中,除6月17日下跌0.1个百分点外,均未出现调整。本次是创设1年期LPR指标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下跌。

  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上升,一季度从7.14%上升到7.37%,三季度从7.26%上升到7.33%,前三季度变化分别为上升0.23个百分点、下降0.11个百分点和上升0.07个百分点。

  此次1年期LPR下降后,预计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亦将调头下降。

  “降息之后,很多银行的确下调了贷款指导利率。”一位股份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央行降息对银行不具备行政约束力,但会间接影响市场预期和市场供需关系,从而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方式,令银行下调贷款指导利率,“其他银行调低了你不调,客户就会迁移到贷款利率低的银行去了”。

  贷款定价调整主因:资金成本下降

  多位银行信贷业务人士透露,银行总行一般在年初会综合各种因素,按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制定各部门、分行等经营单元的年度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定价计划,期间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比如,本次不对称降息后,总行下调了对各分行贷款的指导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把实际存款利率从基准上浮10%上调到20%。”其中一家银行人士说。

  一位华南地区银行首席风险官则认为,今年以来银行贷款利率较高,跟市场信贷风险趋势有关。“但这种关系也不是绝对的,近期信贷风险并没有下降,但由于监管机构加强对信托、资管等影子银行体系和同业业务的监管限制,这一块的融资成本降下来了,银行贷款利率也随之会降低。此前,银行贷款利率很大程度是被房地产等高成本融资渠道拉上去的。”

  事实上,对于具体的定价策略,各行也有一定差异性,近期1年期LPR的下跌,反映的仅是9家大中型银行的定价趋势。

  “国有银行对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成本的感知会更强烈一些,反映的是市场主流趋势;我们小银行本身信贷资源就有限,经常满足不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对贷款利率变化没那么敏感。”一位城商行信贷业务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该银行近期并未下调贷款指导利率。

  上述银行首席风险官则表示,银行贷款定价机制一般会考虑四个因素:一是资金成本,负债端的资金成本通过内部资金定价机制,传导到资产端,影响贷款利率;二是运营成本,包括各个条线和分行的管理、项目调查、人力以及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等各项成本;

  三是风险成本,每家银行都有自己对风险评估的做法和优势,但总体原则是收益覆盖风险;四是收益和盈利管理,根据内部盈利目标指导资产价格。

  “当前形势下,银行贷款利率降低,主要原因是资金面宽松了,降息后,资金成本变得更低了;后面三个因素对银行贷款利率降低没有正面作用,信用风险上升后,风险成本反倒提高了。”他称。

  央行11月22日的降息中,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了0.25个百分点;尽管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1.1倍扩大到1.2倍,但目前仅部分中小银行“一浮到顶”,维持资金成本不变,不少大中型银行并未调整存款利率浮动幅度。总体而言,银行资金成本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央行近期持续的“定向宽松”,也使金融市场资金成本下行。今年以来,6个月同业拆借利率已从年初6.5%的高位,降至目前4%左右水平。

  供求利率背离释疑

  本次降息前,由于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企业融资需求低迷和融资成本高同样存在。

  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比去年同期少1.12万亿,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68万亿,第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少增加2555亿。

  “企业融资需求从一线放贷情况来看,我不乐观。”上述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称,“银行贷款利率降了,但目前企业融资需求还是低迷状态,明年比较难说。”

  事实上,今年以来资金面一直维持较为宽松的状态,本次降息前,银行贷款成本却维持高位。这种金融市场利率下行,信贷市场利率上行的背离状况,背后反映的正是企业融资需求不足。

  “票据直贴利率随着资金面走,今年一直处于下行的趋势;从企业角度来看,银行贷款成本那么高,经营情况又不太好,贴现利率降低之后,直接降低了企业持有票据的动力,导致票据贴现规模持续升高。从银行的角度看,企业融资需求低迷,信贷风险上升,发放一般性贷款的动力不足,大都用票据贴现冲抵信贷规模,因为贴现由开票银行承担风险。”一位票据业务中介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

  数据显示,6个月票据直贴利率报价从年初的6%一直下跌到11月中旬的3.5%,目前维持在3.9%左右的水平。贴现规模上,7月-10月,金融机构新增票据融资(已贴现)分别为1725.84亿、2366.77亿、857.53亿和1170.85亿;新增票据融资在新增各项贷款中占比分别为44.80%、33.69%、10%、21.35%,而截至10月末,票据融资余额在各项贷款余额占比仅为3.51%。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