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反腐长效机制和法治建设将铺开。2015年将是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元年,相关司法改革措施将不断出台,法律尤其是宪法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调。与此同时,中国的反腐新政在2015年将进入第三个年头,这一届中央集体的任期也将进入中期,在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打虎”“拍蝇”后,预计2015年反腐在继续保持高压的同时,将更多关注长效机制建设。反腐的长效机制建设将和法治建设配合起来,未来反腐的治本之策将更多的依靠法律。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预计将会有条件的推出几个重要的改革,例如财产(或部分财产,如房产、收入)公示、预算制度改革、设立更为独立的监督机构等,这些改革是反腐利器,但一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进行,未来中国要建立真正的反腐长效机制,就必须推出这些改革,控制不了官员的钱袋子、财产不透明且缺乏独立的监督机构,中国的反腐长效机制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第五,改革将建立中央与基层的互动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上说,将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这道出了未来的改革方向,也道出了当前的改革困境。2014年,中央深改组推出了很多改革方案,但这些改革的顶层设计如何与基层的实际结合起来,是一个难题,如果中央一刀切,改革措施与基层实际不相符合,不但不能通过改革解决基层存在的治理问题,而且可能引发新的问题,甚至引发基层官场不稳。例如,公车改革,按照流行的说法,县处级官员的补足标准是一千出头,这对于生活在交通发达的城市官员来说,也许可行,但对于生活在偏远山区、交通不发达地区的官员来说,可行性则不高。例如,笔者在基层挂职,该县山区多,最远的乡镇开车要3个小时,如果没有车,怎么出行?当地山区老百姓因为出行费用贵,一般也不会轻易到县城来。另外,该县离省会300多公里,县级领导经常要去省里开会,来回一趟油钱和过路费近700元,有时平均一周要跑一次,没有公车后省里要求开会怎么办?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导致官员队伍不稳定,在年终考评时,主持当地改革的干部就可能得不到好成绩。基层官员的稳定对于中国的稳定来说至关重要,他们既是基层治理的主体,也是保持基层稳定的主体,如果连他们也不稳定了,中国的稳定风险将急剧上升。
第六,中央深改组的运作方式将继续深入变革。2014年1月22日,中央深改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宣告了这一机构的正式成立和开始运作,也宣告了中国的改革正式开启。在2014年,随着改革的推进和需要,中央深改组的运作方式经过了两次变革:一是会议召开时间频率的变化,从间隔三个月、两个月召开一次,到下半年的一个月召开一次,随着改革节奏的加快,中央深改组的运作也更为紧凑,中央改革办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和紧张。二是自身职能定位上的变革,在6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中央深改组已经审议过的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纪检机制改革三个方案,标志着中央深改组对自身职能定位更加明确,一般性的改革方案自身即可通过,但重大改革方案需要政治局会议通过,这一定位在8月2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得到了进一步印证,这次会议再次通过了中央深改组审议过的方案。2015年,中央深改组的运作方式将进一步变革,将更加突出督促检查职能、协调职能,以便与进入新阶段的改革形势相符合。另外,鉴于2014年改革方案出台的频繁,2015年,中央深改组可能会放缓改革方案出台的节奏,以便于集中精力抓已出台方案的落实。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