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松与招商的三年
从2011年10月正式执掌招商,到今年10月逐步放手,恰是整整三年。
许小松执掌招商的这三年,招商基金公募规模从2011年四季度的440亿飙升到今年四季度(截至当前)的894亿。
招商基金子公司更是气势逼人,今年7月份理财周报记者曾独家披露,招商基金子公司规模已达2000亿,而短短四个月之后,竟冲破3000亿大关。
从盈利情况来看,2011年底许小松刚接手招商基金时,招商基金年净利润是1.71亿;2012年许小松对招商基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利润稍有下滑,为1.38亿,跌幅近19.3%;到2013年时,招商基金净利润回到正常水平,为1.63亿;而到2014年,招商基金爆发性增长,仅上半年利润就高达1.28亿,同比增加了60%。
可以说,对许小松而言,在经过了先期的改造与磨合之后,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如果没有这场意外,这位骁勇的基金老将或许还将实施更多创造性的举措。而回溯许小松与招商基金三年的重合轨迹,每一步棋似乎都有所发力。
从刚接手招商基金时设计的“阿尔法跟踪器”,要求每位基金经理投资中,60%的仓位需要完全复制招商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投资组合,其余40%的仓位由基金经理个人操作,到不畏公司动荡,强势调整投研架构,辞掉部分业绩垫底基金经理,调整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从压缩销售开支,对招商中证大宗商品分级、招商信用增强债 、招商安盈保本等采用“裸发”形式,再到大举推进子公司业务、社保、养老金等业务。
从今年的业绩表现来看,招商基金也毫不逊色。根据晨星数据,前三季度招商基金公募业绩位于行业前1/3,债券、保本基金的业绩位于行业前1/4,其中,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提升明显,整体处于前40%。
而时间倒退到三年前,2011年9月的董事会上,许小松曾主动提出,希望用一年的时间过渡,稳定公司,三年交出一个相对满意的成绩——三年内,公司的股票型基金业绩在同类中保持在前40%左右的水平,固定收益产品则能持续提供稳定回报。
如此来看,许小松算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金旭递交辞呈
相比招商基金,国泰方面则淡定许多。
有业内人士透露,招商基金股东方其实在许小松身体抱恙时就已经试着接触过多家基金公司高管,但力度不大,最后直接拍板决定金旭继任,这段时间是相当紧凑的。
“金旭多方面都是比较符合招商股东的偏好,同样的央企背景注定了两人做事风格的相似,最重要的是两家公司都已经实行的事业部改制。”上述业内人士说道。2013年前后,招商基金推出“投资工作室”计划,国泰基金也同样拉开事业部改制的帷幕,在事业部制度下,基金经理的考核主要根据相对排名。
早前,金旭曾任职于证监会长达9年时间,全程参与基金法的起草立法,主要参与完成了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的试点工作。2001年11月至2007年5月,金旭先后任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宝盈基金总经理、梅隆银行北京代表处首代。
在她担任国泰基金总经理的7年时间来,公司产品有很多创新,包括推出房地产、医药、食品等分级产品,以及ETF和国债ETF等拳头产品。
早在多年前,金旭就已经建立了创新产品团队,如今已经面世的国债ETF、备受关注的黄金ETF,这样的产品创新方案都是国泰基金在法律法规未有明显突破时,就已经精心筹备的。
这也正是招商局看重的一点,据一位国内大型保险机构资管人士透露,招商局对许小松这几年来在规模上的表现还算满意,但招商基金的创新仍是一个软肋,这也是最终敲定金旭的最大推手。
虽然国泰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从2007年6月的480亿元,下降到今年3季度的450亿元,但上述资管人士向记者透露国泰基金非公募业务规模在近几年发展迅猛,亦达到数百亿规模。
“产品创新带来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今年以来国泰基金行业分级产品的日均成交量和规模均在行业前列。”上述资管人士相信,目前国泰事业部改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金旭的离开对已经定型的模式不会起到冲击,也不会影响所在机构与国泰基金的后续合作。
根据最新消息,金旭已向董事会递交辞呈,公司方面回应一切活动正常。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