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深度 报道 >> “非法占中”铁证频出 揭开幕后黑手黎智英

“非法占中”铁证频出 揭开幕后黑手黎智英

  香港警方协助司法人员11日对“非法占中”展开全面清障。在夏悫道及添华道交界,留守的壹传媒集团主席黎智英等被警方带走。

  在“非法占中”事件中,黎智英的名字总是于台前幕后若隐若现,这位传媒大亨的真实身份也并不只是商人:黎智英1948年生于广东,12岁即偷渡到香港。他只有小学程度,却在后来投资中获利丰厚,并于1981年创办了某品牌的时装店。90年代初黎智英投入传媒领域,20多年来,他和旗下的壹传媒与香港“泛民主派”关系密切,一度被称为“泛民金主”。

  香港《成报》曾指责黎智英“心中有鬼”,回顾这70多天“非法占中”里关于他的报道,他在这场政治闹剧中如何“搞鬼”也变得更加清晰。

  铁证频出揭开幕后黑手

  戴耀廷曾向港大多个学系及港大民研计划提供合共145万元匿名捐款,主要用于“占中”的相关项目。据《大公报》称,由于匿名捐款违反大学规定,戴耀廷在校方再三追问之下表示“全部来自香港人”,但拒绝披露捐款人身份。

  有人随后披露,他们收到报料人披露多份支票及收款影印收据,显示朱耀明多次收受黎智英的捐款,至少有三笔共90万元。这份证据日期及事件描述详明,甚至还有 朱耀明写给黎智英的亲笔感谢便条。

  此外,还有自称“壹传媒股民”的网民向港媒爆料并上传了一批机密档案。这些档案再度证明黎智英为“占中”出钱出力,其中包括早前高调退出“占中”的徐少骅在6月23日发给戴耀廷等人的电邮。该电邮内文中提到,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表示愿意帮“占中”人士支付在其他报章刊登的广告费。

  黎智英并不仅仅止于利用财力资助“占中”,他还亲自参与整个行动的策划,甚至出卖了为他出谋划策的施明德。

  台湾《中国时报》10月曾报道称,一年多前,黎智英在家里密会有着丰富“倒扁”经历的范可钦与施明德等人,企图把他们的台湾“街头革命”经验引进香港。密会现场,黎智英特意没收了与会者的手机,以防窃听。然而黎智英却留了一手:他在饭厅安装了设备全程录音。后来这份录音被港媒曝光。黎智英面对质问时解释:录音由助理保管,遭黑客入侵泄露。本以为那次密会“会带进坟墓”的范可钦怒骂黎智英“狗改不了吃屎!果然是狗仔!”

  据这份密谈录音显示,施明德与范可钦曾指导黎智英,叫他多找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少女与手抱小孩的妇孺参与以博取媒体、市民及国际社会支持,又要在正式“占中”后不断举办新活动,以持续行动的“曝光率”和“新鲜感”。

  “做空港股”传闻难辨真伪

  9月28日,“非法占中”开始后港股连续下跌,股民损失惨重。有网络爆料称“占中”金主黎智英事前投巨资买空港股,获利已超10亿元。

  爆料称,黎智英在三大行一共空了约2000张期指,部署完毕后,“占中”行动突然于28日提前启动,黎旗下的《苹果日报》大肆煽动上街,并每天向示威者提供大量餐食。同时,黎智英联络多名欧美基金经纪人,并吸引国际对冲基金等金融大鳄参与,全力作空港股,打压港元。“占中”短短几天以来,黎智英获利超过10亿元,成了“占中”最大赢家。

  路透社的报道则表示,9月末以来,有不少“无法确认真伪的金融事件”在市场流传,港交所及证监会发言人对此事件都表示“不对个别公司、个别案例评论,或者对媒体报道回应”。

  招揽黑道染指“占中”

  黎智英与黑帮成员“刀疤刚”相从甚密,据香港《东方日报》报道,媒体曾一周内直击两人三度会面:11月14日即黎智英被泼污秽物两天以后,“刀疤刚”整个下午都跟着黎,俨如近身保镖,并在黎离开时沿途贴身保护,黎上车前更与“刀疤刚”握手及拍肩膀道别。17日,身穿西装外衣的“刀疤刚”到金钟与黎智英倾谈;21日,两人在帐篷内密谈。

  更早之前,10月8日,黎智英旗下的《苹果日报》还“独家专访”了黑道人员“盲亨”,“澄清”他并未动员跑车组成路障,而是他的朋友“自发去保护学生”。

  据报道,“非法占中”期间,有人抛出3000万港元巨款,让包括“新义安”在内的四路黑势力染指“占领行动”,“价目表”更广发江湖。其中“新义安”的不少头目已投身“商业活动”扩展财路。

  7本英国护照铺后路 心虚写两份遗嘱

  香港《文汇报》的调查显示,西方势力一直有在协助黎智英,他也早就开始为自己铺好后路,黎的一家人,包括现任妻子、前妻所生的两子一女、现任妻子所生的两子一女,除了8岁的小儿子外,其余均拥有英国护照,随时准备跑路。

  香港《成报》曾收到了神秘爆料邮件,邮件内容是壹传媒老板黎智英2013、2014连续两年的“遗嘱”。《成报》评论称,一般来说,一个人没有重大变故的刺激,是不会随便修改或重立新的“遗嘱”。黎智英两年两立“遗嘱”,一次比一次详细、慎重,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可见其重视程度无以复加。这样纠结于“遗嘱”,近似于安排后事,只能说明黎智英对疾病的恐惧、对未来的悲观。(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