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华侨 >> 华人视觉 >> 美华裔学者:美国人看中国人 心中形象近年变化

美华裔学者:美国人看中国人 心中形象近年变化

  26日,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英文系教授、华裔博士黄运特做客华中师范大学,带来“陈查理: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偶像”讲座。

  陈查理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小说家创造的中国警探形象,出现在多部电影、电视和卡通片中,是“美国观众最熟悉的5个中国人”之一。陈查理电影上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许广平曾说,当年只要上海有陈查理电影放映,无论影院多远,鲁迅都会去看。

  黄运特花了10年研究陈查理。他的纪实文学著作《陈查理传奇》2010年出版,从陈查理的原型写起,交叉描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美国早期电影史、好莱坞的东方热、中美文化交流史,以及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寻找陈查理踪迹的经历和感受。本书曾获201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2011年普利策奖提名,并获2011年爱伦坡奖(最佳评论/传记类),被《纽约时报》等报刊评为年度最佳图书之一,今年又获得美国古根海姆奖。昨日,记者对黄运特进行了独家专访。

  种族歧视土壤上诞生中国神探

  黄运特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接触陈查理,这个中国胖子的美国式幽默让他彻底地迷进去了。

  他讲了段陈查理的经典情节:“陈查理抓了几个白人嫌疑犯。老美们很瞧不上地说:‘你不要冤枉好人,我可是美国公民。’陈查理回答:‘哦,巧得很,我也是美国公民。’”

  黄运特解读,美国社会存在隐形的种族歧视,波士顿来的人很难接受一个华裔侦探办理他们的案子,可是檀香山当地人都知道陈查理的名气,也对他十分尊敬。作者是将他与他周围的白人同等对待的。“不同于第一代移民,陈查理代表的是在美国出生、已建立身份认同的新一代华人。老美毕竟给予大多数人生存与发展的自由”。

  他符合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想象

  “陈查理符合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想象——爱把‘孔夫子说’挂嘴边,说着‘洋泾浜英语’,语法错乱,可深刻入理,耐人寻味。总是神秘兮兮,对白人有种刻板的、保持距离的恭敬,而且非常有智慧。”黄运特告诉本报记者,这反映了山姆大叔对中国人“又爱又恨”的一种复杂情结,一方面觉得中国文化富有神秘的魅力,一方面又对东方世界感到排斥。

  老美现在还这样看中国吗?“客观地说,没有彻底改变。尽管美媒认为新一代的中国人富有‘教养’,但中国人仍然是‘聪明的甚至狡黠的’、‘不太容易理解的’Chinaman(中国佬)。”黄运特介绍,从美国商务/旅游(B1/B2)签证将由1年延长至10年等政策、美国州立学校希望吸纳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国际学生等事实可以看出,务实的美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国力、市场及国人带来的巨大购买力,“从100多年前不让你来,到现在欢迎你来,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现在中国人在美国的地位,有点类似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人,美国人认为这个群体从内心难以接近,但实力不可小视”。

  黄运特认为,美国人“认识”中国人,这几年才刚刚开始。中国人非常介意的,如《变形金刚3》中的“舒化哥”、《木乃伊3》里复活后长着翅膀、类似僵尸的中国皇帝,《加勒比海盗3》里留着夸张长胡须、长指甲的中国海盗……这些被敏感国人认为是“丑化”的美国版中国人形象,实在无须放在心上。“做自信的大国国民,这样的玩笑,随他开好了。”

  链接>>>

  陈查理 (Charlie Chan)

  是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Earl Derr Biggers)笔下的一名华人探长。据比格斯说,陈查理这一角色的灵感来自于他在檀香山度假时看到的一则新闻,新闻写的是一名华裔探警张阿平(Chang Apana)出色侦破当地案件的故事。张阿平常戴一顶牛仔帽,拿一条鞭子,相传能像飞人一样从这个屋顶跃到另一个屋顶。

  1925年,陈查理首次出现在小说《没有钥匙的房子》中,但他不是主人公。比格斯并不想继续创作有关此人的作品,但不停有读者来信询问下一本“陈查理”的出版日期。应读者要求,比格斯才又创作了5部与陈查理有关的侦探小说。

  好莱坞为陈查理拍摄了47部电影。影视作品中,中国人陈查理多由白人演员饰演,这种由白人演员饰演黄种人的“黄脸戏”,由于政治原因一直被亚裔美国人抵制。(记者李佳)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