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12月8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中欧·东欧版报道,华人在奥地利想要融入主流社会,是任重道远的事。但各界精英从未停止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和探索,引领华人走向中西文化的融合。对此,奥地利华人妇女联合会会长谢飞如、奥中科技交流协会会长钱发强、新世纪文化交流协会主席索非亚·李三位侨领分享了各自的看法与建议。
谢飞如:华人不能画地为牢
“奥地利华人妇女联合会”会长谢飞如一直用实际行动带领华人女性了解奥地利的历史文化,用最真诚的情感唤起华人树立自身形象的意识。
谢飞如认为,实质性融入主流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政府机构为移民融入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而华人在这方面了解不多,没有好好利用。谢飞如一直以来努力改善这一状况,例如举办德文学习班,积极参与有关融入的各项活动。
谢飞如表示,侨社是一个很大的集体,毕竟很多出国在外的人,需要抱团才感觉到自己的强大,但不能画地为牢,将自己作为弱者和别人捆绑在这个圈子里。而应该独立地去融入社会,寻找自己的机会。
她指出,在海外各行各业中都有很优秀的中国人,但是数量少,影响不到庞大的群体。比如第二代和第三代华侨,他们从小生长在海外,能做到完全融入。他们当中很多都不会中文,完全西化,与第一代华侨价值观不同。
妇女会建会的宗旨,就是丰富华人女性生活,提供“素质”。谢飞如说:“我们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不应该过分强调自己对侨务的贡献。如果你的力量能够影响到一些人,就已经足够了。”
融入就是入乡随俗,在奥地利这个相对传统的西方国家中,华人应掌握好德文,重视与主流社会沟通,与对奥地利人多交流,只有完善自身素养,才有更广的天地。
钱发强:文化差别让两方很难轻易融合
为了将中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联合在一起共谋发展,在2011年,钱发强博士在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以及多方的支持下创办了奥中科技交流协会。作为发起人,他希望能为海外的科学技术精英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
钱发强认为,中国人在奥地利要想完全融入还是比较艰难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点,奥地利本身不是移民国家。虽然奥地利现在国土面积不大,但是骨子里还是有些排外。就像一张披萨饼,可以在上面放很多食材,但是很难做到与其他文化真正的融会贯通。
第二点,中国不但语言文化和西方相差甚远,包括思维方式,哲学思考都与奥地利人很不同。要想让一个中国人把思想扭转过来,完全融入西方的思维逻辑里是很难的。中国是一个很有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国人受儒家、道家的影响很深。文化上根深蒂固的区别让两方很难轻易融合。中国人可以接受、借鉴奥地利文化,但真正交融在一起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钱发强认为,虽然当地政府官员尊重华人在奥地利的社会地位,但说到真正的融入还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离文化融合还有一段距离。
索非亚丠:连接奥中芭蕾舞界
“芭蕾是流动的音乐,是凝固的雕塑,是肢体的奇迹,是极致的美。志在高山表现峨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之情。”2014年7月27日,奥地利人民剧院掌声雷动,中国芭蕾舞在欧洲获得国际奖项。荣誉背后有一位不凡的女性,用执着的努力将中国人的芭蕾舞姿推向了世界的舞台。
这位“幕后英雄”就是索非亚·李(Sophia Li)女士,华人女性中的佼佼者。作为新世纪文化交流协会的主席,维也纳国际芭蕾及现代舞大赛的主办者,她为华人融入奥地利主流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1989年,索非亚·李带着一张音乐学院的准考证孤身来到奥地利闯天下,自此便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施展才能。25年的拼搏使她成为一名成熟干练的女强人,从演绎琵琶艺术的音乐家,到国际芭蕾大赛的主办者,她在异国他乡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道路。
时至今日,她从事与芭蕾舞相关的交流项目已经6年有余,从2008年起,索非亚·李成为连接两国舞蹈界的桥梁,为举办国际芭蕾及现代舞大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将目标具体化,她将奥地利的优秀教授引荐到中国举办大师班,并把中国好的芭蕾舞苗子带到欧洲参加交流学习。
如何能够成功拓宽华人融入奥地利主流社会的道路,索非亚·李用独到的见解提供了一个典范。她认为无论身在哪个国家,想要融入进去,单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注重团体合作的力量。另一个重点就是坚持,做事前目标明确,持之以恒。作为外国人,务必尊重所在国的风俗礼仪,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
华人在欧洲要想融入主流社会,其实要建立在中国繁荣崛起的基础上。现今奥地利芭蕾舞学校对中国学生伸出友谊之手,为中国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索非亚·李说,芭蕾毕竟是舶来的文化,在艺术修养和表现上方式上,还需要更多的交流借鉴。在“融入主流”的过程中,需要两国在民间交往上共同促进。(王韵)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