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 >> 存款保险制度打开降准通道

风控新规或近期落地 “两融”天花板加倍抬升

  在征求意见完成近三个月之后,最新修订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即将落地。

  12月16日午盘之后,在经过一轮整体幅度接近20%调整的券商股突然加码发力,再度上演了盘中18只券商股集体涨停的戏码,而在这一“任性”躁动的背后,则是一则有关“改善券商净资本约束的风控指标新规不日有望正式发布”消息的不胫而走。

  “这一所谓的新规就是早在2013年年底便启动修定程序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而在今年8月初,有关征求意见稿便已经下发。”12月16日晚间,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该《管理办法》已经完成征求意见和修订多时,监管层方面也正在安排择机下发。

  据悉,此次《管理办法》的修改总则是放松管制,对约束行业发展的指标进行修改的同时加强监管,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

  “在最新的风控条例中,将大幅松绑对于券商净资本比例的限制,而同时将对两融业务的扣净比例进行整体上统一,整体将有所提高。”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

  事实上,对于近期券商股波澜壮阔的行情,市场对其普遍的观点在于“两融”业务的推动,而日前市场中有关“券商两融业务遭窗口指导”等传闻,也被认为是券商股在近期突遇调整的导火线。

  “显然,从近期监管层的有关口径来看,对于规范的两融业务依然是加大力气支持的。”北京一家正在遭遇两融核查的券商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管理办法》的颁布,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两融业务的扣资比例,但由于对净资本上限放宽,这将大大升高券商两融业务的天花板。”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事实上,或正是有了对此的预期,近日内,众多券商除了集体启动融资外,更接连发布公告提高两融业务规模。

  融资余额上限空间或倍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早于8月初开始征求意见的《管理办法》意见稿中,对于现有券商净资本监管内容主要包括:净资本与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20%;证券公司经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中两项及两项以上的,其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亿元。

  其中与现行的净资本监管指标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对净资本上限比例的放宽,现行指标中,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40%。

  若以2014年6月底证券行业净资产总额为8104亿的数据计算,此次就净资本限额的释放,将给券商带来千亿的流动性资金。

  而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需要计提风险资本准备并扣减净资本,目前相关规定包括连续3年A类、B类、C类和D类券商开展融资业务需要计提1%、1.5%、2%、5%和10%的风险资本准备。

  而据8月初的有关《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则统一将融出资金的扣减净资本比例调整为5%。

  如果做一假设,券商的可用净资本额度如果全部用于融资融券的开展,以2014年6月底的有关数据作为参考,斯时证券行业净资产总额为8104亿,净资本总额为5676亿,按照《管理办法》中的征求意见新规,那么可用于扩张两融业务的净资本则达到5676-8104×20%=4055(亿元),以5%的扣减比例来算,那么该净资本将可以撬动的融资余额达81106亿元。

  显然,券商不可能将净资本消耗在单一业务之上。

  同样以2014年6月底的有关数据作为参考,斯时A股市场融资余额为4034亿,即使按5%的比例扣减净资本的额度,则融资业务的扣净额约为201亿。而此时证券行业净资本扣减额为2428亿。由此可以推算出融出资金净资本扣减占总净资本扣减的比例约为8.31%。

  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11月以来,国内A股市场的火爆,使得两融的资金盘子开始暴涨,融资余额显然也大幅上扬,这就使得目前融资业务扣减的净资本比例也水涨船高。

  在最近申银万国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其认为较为合理的假设是融出资金净资本扣减占总净资本扣减的比例从8.31%提高到20%。

  若按申银万国的有关20%的扣减比例来算,那么就放宽净资本比例一条,其对应的理论融资余额上限将达到20255亿元。

  而若不降低资本金比例,那么同样以20%的融出资金扣净比例来算,对应的理论融资余额上限则为11154亿元。

  融资的“天花板”几乎升高一倍。

  而在《管理办法》中还对券商财务杠杆上限做出了降低,将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8%,降低为4%。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低于20%,降低为10%。

  “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修订征求意见稿落地,那么券商理论的最大财务杠杆将从原来的4倍提高到6倍。”据申银万国上述研究报告指出,而以6倍的最大杠杆比例计算,对应的融资余额上限则约近3万亿,而即使以目前4倍的最大杠杆计算,对应的融资余额上限也达11954亿元。

  众券商顺势调限

  两融业务已经成为了目前券商最为亮眼的业绩增长点,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包括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融券等在内的类贷款业务已成为券商业务增长的重要筹码。今年前三季度19家上市券商两融的利息收入高达112亿元,同比大增80%,呈现井喷式增长。

  而近期正纷纷涌动的券商“募资”大潮也同样有较大的动因来自于对融资融券业务的扩展。除了试图首次借道资本上市平台IPO融资的券商外,其他数家已上市券商也在近期纷纷推出了再融资计划。

  融资的投向则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用以补充资本金以及用于两融业务的开展。

  或者出于对《管理办法》的出台有预期,在该规定出台前夕,日前,数家券商则不约而同地公告意欲调高两融业务的规模上限。

  12月12日,广发证券与光大证券几乎同时发布公告,分别将两融总额度由不超过700亿元提升至不超过1000亿元和由400亿元提升至450亿元。

  “两融问题的检查目前还在进行,进行的也皆为常规性检查,并非外界传闻的那样。”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而此次检查同时还有另一个任务,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对于券商行业是利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本次例行检查的具体内容除了包括券商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的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约定赎回式证券交易、具有融资功能的柜台市场收益互换等融资类业务开展情况外,还包括了对即将展开试点业务的股票期权业务准备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除此之外,检查的有关结果还将为已经启动修订工作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提供方向性指导。

  “在修订中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中拟对投资者的准入门槛以及融资融券的时间限制方面有所放宽。”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为了控制信用风险,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约定的融资、融券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