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有一种说法: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种理念和政策导致了今日中国的两极分化。
这又是一种误读。
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先后14次提出要把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一个大政策定下来,都是在强调这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必要手段。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地域广大、千差万别的大国,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劳动者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寻求致富之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一部分勤劳肯干、有经营能力的人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群众走向富裕,这是唯一正确的捷径。在中国,首先要解决发展问题,然后再解决发展起来出现的问题。
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邓小平一直放在心上。早在1985年他就尖锐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当然,决不能搞摊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11页)1988年,他提出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大局”思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同上书,第277—278页)不久,他更明确地说:“我们的发展规划,第一步,让沿海地区先发展;第二步,沿海地区帮助内地发展,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和盘托出了他的大思路。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同上书,第373—374页)他进一步归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上书,第373页)
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的时候,要求全党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经过14年的探索,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是为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怎样实现?他把时间表都排出来了。
一年之后,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思考和升华。他说:“12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些年富力强的同志”。他还说:“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64页)这可以说是邓小平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的嘱托。
毫无疑义,怎样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状况联系起来,怎样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逐步消除“自然形成”的两极分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面对的一个课题。共同富裕问题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解决过的大难题,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研究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