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台湾 >> 宝岛万象 >> 台北“最美捷运线”穿越中感受艺术与记忆

台北“最美捷运线”穿越中感受艺术与记忆


  新时社网(微博)11月1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17日,台北捷运(即“地铁”)松山线迎来通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据台北捷运公司统计,截至17日19时,捷运全系统总运量约150万人次,其中松山线八个站运量约21万人次,台北捷运“最后一块拼图”的表现十分亮眼。

  连日来,记者搭乘并全程体验了这条有着“最美捷运线”之称的松山线,在穿越中感受到处处洋溢的艺术气息及城市的历史记忆。

  车厢站台化身“公共艺术馆”

  走进松山线捷运车厢,地板、车窗和座椅上,甚至指示牌边缘,都随处可见卡通童话、自然风光、地域风情等五彩斑斓的彩绘图案,每一幅作品都值得认真品味一番。在一节车厢内,记者见到了台湾漫画家Candy的漫画作品——一个上班族顶着皮箱挤捷运,旁边画出一串泡泡写着他的内心独白:“准时下班,我有罪。”这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也道出了广大捷运族打拼生活的艰辛。

  “捷运内每个人都是过客,看到这些轻松幽默的彩绘图案,可以一起发掘心中的话外之音。”带着这样的初衷,台北市观光传播局邀

  请了8位艺术家对捷运车厢进行彩绘,每一个车厢都有不同的彩绘主题,或时尚前卫,或活泼可爱,或沉静优美,让乘客在出行之时享受一次“艺术之旅”。

  当列车驶进终点站松山站,记者又发现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车站出口处的天花板上,由台湾当代艺术家共同完成的艺术作品“域见”绚丽夺目,它通过50250颗LED灯及不锈钢管垂直错落出高低起伏的山峦造型,表达出“河流弯曲之处,域见繁花光穹”的寓意,由此演绎出松山丰沛的人文风光和历史渊源。

  事实上,在台北的捷运里,类似创作不胜枚举,来自日本、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曾在这里“留痕”,徜徉其中宛若走进了“公共艺术馆”,扑面而来的皆是浓浓的艺术气息。

  “邀请艺术家进行公共艺术创作,将作品巧妙地植入车厢、站台中,既能增加站点的地缘性和独特性,还可以展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提升一座城市的品位。”台北捷运工程局土木建筑设计处课长邱照庭说,捷运公共艺术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借助捷运的站点、通道、广场、地下街等媒介,可以让抽象的艺术走出传统美术馆,步入普通民众生活。

  过去与现在优雅“共振”

  穿行在城市的地下,从一个站台到下一个站台的黑暗中,说不定就有一段尚未发掘的历史正擦肩而过。在忽明忽暗的光亮变化中,现代交通与历史文物如何兼容共存,是任何一个城市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松山线北门站是台北市第一个就地将古迹遗址文化元素纳入车站的建筑,其位置正是清代机器局与日据时期铁道部台北工场所在地。施工期间,工人们徒手挖出了清代地层、砖造水道、石墙、炊事房古走道、瓷器等文物。为慎重起见,台北捷运工程局依照“文化资产保存法”暂停施工,请专家学者再次现场甄别,并送台湾历史博物馆鉴定。

  经过评估,台北市文资委员会最终将“清代机器局遗构”列为市定古迹,其中一条以长条石板及鹅卵石相间铺设而成的石板路,被认定具有都市道路建设价值,更是目前台北发现的唯一一处清代石板路遗址,弥足珍贵。

  于是,出于保护古迹的需要,捷运工程局为其量身打造了12个“传奇——翻阅城市的记忆”遗址展示坑,将挖掘出的文物进行集中陈列、展示,让民众对台北的文化底蕴有进一步的了解。

  “对文物古迹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展示,既体现了对于历史和文化负责任的态度,也是捷运文化非常重要的内容。”台北捷运公司副总经理沈志藏表示,对这些遗址展示坑的规划设计都基于重现历史文化的目的,并兼顾了艺术创作的理念,民众在搭捷运的同时,可以重温城市过往的精彩。

  如今,步入北门站,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12个遗址展示坑,轻轻走在上面,脚下踩着的正是这座城市往昔的岁月。透过厚厚的玻璃,俯身仔细观察这些斑驳的老物件,仿佛能感知古老砖墙背后的故事,那些有关“沈葆桢抚台”、“刘铭传治台”的历史篇章也跟着一幕幕浮现出来。

  出行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场历史的重温。穿梭于松山线,一边是前卫艺术,一边是文物古迹,仿佛处于历史与当代文化的交错之中,让城市的过去与现在优雅地“共振”,令人赏心悦目、收获满满。

  为城市变迁留一份记忆

  地铁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文物则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记忆。当地下交通与文物古迹迎面相遇时,该如何兼顾城市的发展与历史的保护?

  台北捷运交出的答卷是:通过建场馆对挖掘文物进行集中保护、研究和展示,并借由艺术设计来呈现当地的历史渊源与现代文化。于是,当人们穿梭于松山线时,既可以重温台北130年建城史,又品味到了现代艺术作品,使出行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次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一条地铁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也因此有了血脉相连的因缘,一座大都市背后的老故事也经由地铁得以连绵诠释。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都有不得不说的故事。随着松山线的开通,台北市完成了最后一块“地铁拼图”。其在捷运路网建设过程中,“借力公共交通,守护城市记忆”的做法,颇为值得交流与借鉴一番。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寻找更多有创意、可操作的方法,让城市的过去与现在找到兼容共存的空间,从而延续城市的文化根脉,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遗迹。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