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木春山:“习安会”落幕 中方传递信号清晰敏感

安倍评价习安会:强烈感受到习近平对13亿人责任感

\

安倍晋三在访华结束前召开记者会,谈对中日关系的看法。(现场图片)

  文/木春山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APEC会议周的焦点人物。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其会见,外界对此解读颇多。安倍在离开中国前特意召开了记者会,介绍日方所认知的习安会“成果”,同时安倍也对中日关系的未来表达了信心,还强烈感受到习近平对13亿人的责任感。

  安倍在11日下午5点准时出现在记者会现场。和前一天习安会上系着黄色领带不同,这次安倍系着红白条纹的领带,似乎显得比昨日更加精神。他仅仅冲着在场媒体“程式化地”微笑,之后就侃侃而谈。“就任以来我展开了地球仪外交,正好第50次外访来到了中国。”毫无繁文缛节、快人快语的性格在开场白部分显露无遗。

  不出意料,安倍在阐述参加北京APEC的多个关注话题中,将中日关系、特别是习安会放在了重点加以介绍。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安倍在只有20分钟的记者会里,3次提到了“战略互惠关系”。

  第一次是安倍开场白上主动介绍对习安会的看法。安倍称,“双方就日中未来发展进行了坦诚交谈,就构筑战略互惠达成共识。昨天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谈,再次确认了这个原则。”笔者也了解到,早在参加北京APEC会议之前,安倍就公开表示中日应该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

  记者会上,安倍再次提到战略互惠关系都是在提问环节,每次的回答大同小异。比如在回答NHK记者提到为避免钓鱼岛冲突,双方如何解决;以及下一次中日首脑会何时举行时,安倍称“两国能站在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为改变两国关系迈出一大步,为避免偶发冲突建立沟通渠道及海上联络机制。”安倍强调回国后就会为这样机制建立采取措施,同时加强各层次交流,为进一步对话做准备。

  安倍之所以屡次强调这种关系,既有自己的私人感情,也有中日外交辞令的必须。

  2006年10月刚当选日本首相不到半个月的安倍晋三,突然闪电访华,将过去2年多中日因为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而冷淡的关系扭转过来。在中国他首次提到了中日应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这一关系随后获得中方认同。

  2008年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访问日本,与当时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达成了中日第四份联合声明。声明确认中日之间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

  这几乎是中日之间为彼此关系量身定制的一种关系模式和外交措辞,中方没有把这种关系的措辞和含义用在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中。因而战略互惠关系对中日两国而言,带有比较特殊的含义。

  其实为了筹备习安会,中日双方确实将战略互惠关系当作重要共识来推进首脑会谈。7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和日本“国安局”一把手,也是安倍政府对华关系的智囊人物谷内正太郎举行了会谈,双方达成了“4点原则共识”,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共识的第一条。这表明中日双方都确实将发展中日关系的原点回归到了这种关系上。因而安倍晋三在访华前最后一场记者会屡次强调这一内容,也体现了他对发展日中关系的急迫性。

  笔者观察发现,在讲话中,安倍几乎不看预备好的提纲,但是在谈到习安会的时候,眼睛时不时扫一下。可以看出日方对有关习安会的措辞精心准备过,同时也能分析出,日方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因而对习安会的回答才多次重复,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安倍记者会全程安排的十分紧凑,再加上安倍本人的语速较快,显得会议进程颇为紧张。安倍在讲话和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显得一本正经,偶尔的一个抬手动作都会引起摄影记者一片闪光灯的声音。整场记者会没有任何笑点和轻松的氛围,感觉是一场工作交流。

  不过他对习安会的评价还是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虽然安倍惜字如金,但他特别提到能和习近平举行会晤,是两国关系改善迈出的一大步。这说明他对习安会表达了一定的赞许之意。

  安倍还强调得知习近平与其会晤后,参加APEC的其他国家官员,比如澳大利亚总理阿伯特、美国总统奥巴马等都向他祝贺,“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改善关系的契机,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安倍还讲了他在习安会上观察到的细节。他说,在交流中他能“强烈感受”到习近平为13亿中国人生活的责任感。安倍强调他也觉得中日两国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全球的责任也是一致的。“无论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只要首脑间举行会谈,我相信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