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华侨 >> 留学特快 >> 旅法华人音乐家朱晓玫:当弹巴赫成为一种习惯

旅法华人音乐家朱晓玫:当弹巴赫成为一种习惯

  11月2日,香港大学李兆基会议中心掌声雷动,朱晓玫说她很惊讶现场演奏时那么安静。当天,朱晓玫缓缓走上台,黑色的衣裤,一双普通黑色鞋子,有点怯怯地走到钢琴前,她微笑向大家致意,偌大的现场座无虚席,大家都凝神屏气看着台上瘦弱的朱晓玫,她无论发型还是衣着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比视频片里更瘦弱些,还有点紧张,这是她去国35年荣耀回归的第一次亮相,新的旅程即将开始,也许是等待很久的一场期约。

  坐下、凝神、微闭双眼,抬手,琴键一动,乐音响起,数百人的会议中心鸦雀无声,力度十足的打击和空灵纯净的声音响起,她瞬间变得刚强和果敢,刚开始略显局促,但厚度和乐感极佳,朱晓玫在寻找她回归的第一个音符,无遮拦、无修饰把35年来每天都弹、最拿手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送给了向她打开大门的中国爱乐者。

  中国巡演第一站选在香港大学,没有公共媒体参与,大学生和来自各方的“朱粉”挤满李兆基会议中心大堂,大家都很好奇这个60多岁才名满古典乐大堂的神奇女子,经历了文革农村下乡,冰窟一样的房间里偷偷练琴,又挣扎挤上去美国学音乐的快车,美国转战法国,默默弹琴十数年,为生计做了十年打扫女工,第一个独奏会在教堂自己张罗的,第一张唱片是借了五万法郎让一家濒临倒闭的唱片公司出版……这些标签充满神秘感,也带给她特别符号。而今朱晓玫的唱片在法国唱片店都是最醒目的位置,登上畅销榜首,还获得法国音乐杂志Classical2014年度最具震撼力大奖。这一低谷到高峰,波波折折就像过山车,耗时35年,一般人无法承受。

  现场主持问她为何一直弹巴赫的曲子,她很直率地说:“因为在美国时寄宿在人家里,房东很烦我弹琴,但只有弹巴赫时,他反应很小,我就弹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很长,我就经常弹这个,让我可以多练一会。”说完,台下粉丝们都笑了。她说是读中国的老子和《道德经》成为精神支柱,把对位法看成另一种书法,把呼吸和冥想作为一种进入音乐的方式。

  香港大学版《哥德堡变奏曲》,朱晓玫弹奏了45分钟,她一气呵成,渐入佳境,后段的演奏极佳,人琴一体,逍遥开阔,清丽洒脱,极为迷人。朱晓玫似乎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恩和创痛记忆,对快乐和悲伤的理解,对得和失的随性都放在里面,还有内心深藏的淘气、活泼跃然在琴键之上,有人说她冷静又单调、纯净又简单,还有评价她其实热情似火,感情丰富,心潮澎湃,但35年每天早上必弹4小时的重复练习中,《哥德堡变奏曲》是她叙事方式和生活态度了,植入她的灵魂和沉默,附着她固执和抗争,不急不忙的守候,她要用最美的方式,来完成生命的变奏,也许没有主题,但已经足够厚重和精彩。

  65岁的朱晓玫近年大热,尤其是她受邀巴赫音乐节,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举行独奏会的钢琴家,最令人钦佩的是她依然安静沉默,不钻营,不吹嘘自己,不走明星钱途,她始终淡定,不争,努力保持演奏的清澈纯净。在华人音乐家中,一个是在法国的朱晓玫,一个是在英国的傅聪,都有类似的安静沉着,极美的音色,都有伤痛的记忆,都习惯黑色衣裤,低低调调来去,都是令人尊敬的大师。

  欧洲古典音乐观众很挑剔,他们更在意音乐是否打动心灵,在朱晓玫欧洲签售会的纪录片里,很多热忱的笑容令人难忘。朱晓玫的热潮正蔓延至国内,网上热炒的不凡经历成为另一个标签:在海外默默耕耘30多年的中国人正在征服世界。但有人说她回国巡演也许很少人能真正静下心来听懂她的巴赫。她的沉默安静、追求中庸之道和今天热闹非常、目标远大的中国大众是多么格格不入。

  这次朱晓玫的行程有北京、上海、济南、成都、广州,但没有深圳,多么可惜的一次失之交臂,中国古典音乐演出市场地图上,深圳慢慢会消失吗?有深圳爱乐者提前几个月预订香港的第一场,同时买了广州的最后一场独奏会的票,他说就是希望不错过朱晓玫的中国音乐之旅。

  据说朱晓玫的北京演出所得将捐赠给“北京生前预属推广协会”,她说是为了还父亲一个心愿,她很认真,“回中国开演奏会是一个尝试,这件始终要去做的”。(徐 迅)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