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宇婷
经过7个月的磨合、筹备和测试,沪港通开通时间终于确定。
昨日(11月10日),证监会官网发文称,沪港通将于2014年11月17日(下周一)正式启动。
由于沪港市场在交易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沪港通开通后,更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者涌入A股,会否促成内地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完善?对此,上证所昨日在沪港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内地股票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具备了恢复T+0的条件,“我们会配合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对现有T+1交易制度的研究评估,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开展试点。”
沪港通交易时间正式公布
昨日上午,证监会官网刊登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告: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决定批准上证所、港交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以下简称沪港通),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开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今年4月10日,沪港通试点获得证监会批准以来,沪港通推出时点一直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当时两地证监会联合公告称,“从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沪港通正式启动,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
今年5月,媒体根据上证所向券商会员单位发出的通知推测,沪港通最快于今年10月推出,也印证了此前公告说法。8月6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公开表示,沪港通具体推出的日期会由监管机构公布,预期会提前两个星期发布。优先选择星期一推出,以让市场作更多准备。
进入10月,市场神经高度敏感,对每周五证监会例会中透露出的蛛丝马迹特别留意。在沪港通日益迫近的利好带动下,港交所(00388,HK)和两地一众券商股开始发力上冲。10月13日和27日一度成为市场呼声最高的两个时点,然而,随着预期落空,上述个股也一度陷入回调。彼时,资本利得税以及一些相关细节尚未完全准备好被认为是沪港通延后的主因。
昨日的联合公告显示,目前,沪港通交易结算、额度管理等相关业务规则、操作方案及监管安排均已确定,技术系统准备就绪,市场培育和投资者教育取得良好结果,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公告提到,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已就沪港通项目涉及的跨境监管合作原则和具体安排达成共识,并签署了《沪港通项目下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以加强双方执法合作,采取有效行动,打击各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沪港通正常运行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公告还称,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已订立监管合作安排和程序,及时妥善处理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或突发事件,确保两地投诉渠道的开放和诉求的有效便捷处理。两地已就沪港通投资者教育达成合作安排,继续做好沪港通投资者教育和投资知识传播工作。
上证所:已具备恢复T+0条件
距离沪港通开通不足7日,据上证所昨日消息,沪港通试点初期,对人民币跨境投资额度实行总量管理,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参考交易标的证券268只,首批参与会员共89家。
随着沪港通相关准备工作落实,沪市A股呈现低估值蓝筹股逐渐受到市场青睐、市场活跃度大幅提高以及投资者参与度明显提升三大趋势。
目前港股市场实行T+0交易、无涨跌幅限制等交易机制,沪港通会否促成上证所加快实施特定范围的T+0机制?上证所方面表示,经过近20年发展,内地股票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市场规模和流通性大幅提高,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大幅提升,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已经具备了恢复T+0的条件。沪港通开通后,投资者的需求将完善内地证券市场交易机制形成推动作用,“我们会配合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对现有T+1交易制度的研究评估,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开展试点。”
港股约60%投资者是机构投资者,其中海外机构投资者占到40%。这也给市场带来疑虑:个人投资者参与沪港通会不会面临困难,比如额度被机构投资者挤占等。上证所表示,沪港通额度对于全体参与者是一视同仁的,交易所明确禁止恶意占用额度,所有投资者可以在客户端得到每日额度信息,并在收市后获得总额度信息,订单一律按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原则确定订单成交顺序,不存在机构投资者订单优先成交情况。
此外,记者留意到,在昨日的联合公告最后,监管机构特别提到,市场各方应利用好正式启动前的时间,进一步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沪港通试点顺利开展。
为做好港股通上线准备,上证所昨日已就“做好港股通通关测试和上线工作相关事宜”向会员单位发出通知,定于11月15日开展港股通通关测试。测试主要内容为港股通交易申报、成交返回、行情等业务。为使测试顺利进行,要求会员特别注意港股通的当日净可买入额度,不得恶意高价申报,也不应虚设资金大笔申报。香港方面同样在进行最后的备战,港交所表示,本周六会进行沪港通推出前测试,为期半日,测试沪股通及港股通交易。本周内,参与沪港通券商必须提交所有文件的确认及提交保证金。投资者方面,有需要的话,亦要向其经纪签订相关客户协议。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