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明报》报道,沪港通才踏入第二天,两地成交额便已大幅萎缩,首日冷清的港股通,18日成交额较首日减少近半。首日“爆额”的沪股通更出乎意料地成交疏落,至收市只用了每日额度的37%。有分析指两地股市在通车前已上升不少,投资者都不愿意入市接火棒。事实上沪港通启动以来,恒指和上证综指均连跌两天。
不过,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却对沪港通的成效感到满意,强调成功与否并非视乎额度用量。
市场已接受了内地投资者准备不足、以致港股通成交少的事实,但意外的是沪股通昨天成交也大减。昨天早市两地额度均剩余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全日沪股通额度只用了48.45亿元人民币,成交额51.68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成交更是寥寥无几,全日额度只用了8亿元人民币,成交额12.29亿港元,只占港股全日总成交746亿元的1.65%。
陈家强指出,沪港通设下额度的原意是控制风险,政府最初的设想并非日日额满,最佳情况是运作畅顺,让市场慢慢适应。“我们设计这政策,目的是拓展投资者的渠道,不是想炒起个市,因此给投资者许多限制,例如只容许买卖大、中型股份,及对内地投资者设下50万元人民币资产的门槛等。这些限制都为了控制风险,若果你问我会否放宽,我要好小心去观察和考虑。”
陈家强重申,对沪港通的成效感到满意,认为不能以额度用了多少去评论制度是否成功。至于沪港通推出两天,两地股市则连跌两天,他认为之前升得太多,现在有调整是很正常。
瑞信私人银行大中华证券研究主管周雯玲指出,港股市底本身不强,早前只因沪港通而炒起,“如果恒指只值23500点,不会因为有港股通而持续被推高,最终都要回归基本”。
她又认为,昨日沪股通成交大减,主要是境外投资者不愿接火棒,因为不少A股是憧憬会有外资垂青而炒起,但外资基金保持理性,不少坚持等调整才买入,导致成交减少。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