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夕之 元淦恭
这一个星期,是名副其实的国际“会议周”。11日,中国北京举行了APEC领导人峰会,13日,东亚峰会和东盟领导人会议在缅甸登场,15-16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又要举行“G20”(G20)的峰会了。
1、赶场的领导人
奥巴马因此在东亚连续赶场,他需要同时出席这三场峰会,和他情况类似的还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朴槿惠等。
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主要有三大类。最普遍的是“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这种体制下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首相或者总理手中,英国、德国、日本、印度等都属此列。第二种是“总统制”或“绝对君主制”(“绝对君主制”多见于海湾周边国家,东南亚的文莱也是),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国家元首就是政府首脑,所以这些国家一般没有“总理”这一职务。(韩国比较特殊,总统就是政府首脑,但设有具有一定礼仪性的“国务总理”一职,实际上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副总统)这两种类型的国家,掌握实权的领导人只有一位,所以只要这一位领导人安排得过来,就得亲自参加各种峰会。
还有一类以法国为代表,称为“半总统制”。总统掌握国家战略层面上的大权,但并不是政府首脑,作为政府首脑的总理也有一定的权力。俄罗斯和中国实际上也是这种类型,因为身兼执政党和军队的最高首脑,中国国家主席拥有实权。所以在重要的峰会场合,主席如果不参加,可以由总理参加。正在举行的东亚峰会,就由李克强代表中国出席。
虽然习近平不用像奥巴马和安倍他们那样连续“赶场”,但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他还是会亲自出席,他还将展开他就任最高领导人以来对大洋洲的首次访问。
2、全球最顶尖的峰会
“G20”峰会有多重要?
只需要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2010年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开幕,这样的“盛事”,宣布开幕的中国领导人是温家宝,而不是胡锦涛。胡锦涛为何缺席亚运会开幕式?因为他当天在韩国首尔出席“G20”峰会。
“G20”包括19个成员国和欧盟这一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按惯例也会出席。
“G20”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国集团机制”。1973年,美、英、法、西德四国领导人聚集商讨应对石油危机,1976年,上述四国和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三国,共同形成了“七国集团”。“七国集团”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经济议题也讨论政治议题。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受邀加入了“七国集团”机制。由于俄罗斯长期以来并不属于西方标准的“市场经济”国家,所以俄罗斯在“八国集团”中只参加政治和安全议题的讨论,经济领域还是“七国集团”最有发言权。今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俄罗斯八国集团成员的身份被冻结。
1999年八国集团财长会议提议建立G20,核心是要吸纳在西方世界之外快速增长的新经济体加入,其中还包括并不实行西方政治体制的国家,比如中国。它最初只是八国集团财长会议的升级版,由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参加。2005年,中国就举办了当年的G20年会。
2008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G20”顶级机制从部长级会议升格为领导人峰会,此后每年至少召开一次,2009年还召开了两次。历次“G20”领导人峰会,中国国家主席均参加。
G20有哪些成员国?除了“八国集团”的8个国家,还包括中国、巴西、印度、澳大利亚、韩国、墨西哥、印尼、土耳其、沙特、阿根廷和南非。它是唯一一个将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容纳在内的多边机制,其成员国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球的85%。
G20既有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也有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实行君主专制的沙特,相较于“七国集团”,它更加开放。自它升格为峰会之后,八国集团承认其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
3、老牌强国和“新贵”的对话会
从经济层面来看,世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老牌强国,如美国、英国等,第二层是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等金砖国家,还有一层基本上可以说是“失败国家”,也就是世界银行定义的“最不发达国家”,经济极端落后,在全球舞台上无足轻重。
国际社会的多边机制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全球性的,比如联合国、世贸组织,是个主权国家,是个市场经济体就能加入。第二类是区域性的,比如欧盟、东盟、上合组织、APEC、非盟、阿盟。第三类则是按层次分的,简单说来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牌强国和老牌强国玩,新兴贵族和新兴贵族玩。
老牌强国现在最主要的合作机制,其实还是原来的“七国集团”。而新兴国家现在最重要的合作机制,则是“金砖国家”机制。
老牌强国和金砖国家都认识到,我们虽然要各玩各的,但是时不时还是得交流交流,因为只有两拨人都坐下来,好多事情才能办得成。而且澳大利亚、韩国、墨西哥这些小兄弟,也需要有个在国际舞台上说话的地方。这就是现在的G20。
4、今年峰会谈什么?
今年的G20峰会,议题比较明确: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自由贸易、打击跨国避税、应对气候变化、乌克兰问题。
经济贸易:
讨论经济和金融问题、避免全球经济衰退是G20的初衷。这次在澳大利亚召开的领导人峰会将宣布由1,000多项政策组成的“布里斯班行动计划”,将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目标定为2%。欧洲、日本、中国经济放缓,令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黯淡,美国将会敦促欧元区和日本放宽货币政策、提高杠杆比率、采取调整结构的经济政策,以免进入下一轮“失去的十年”,危及美国经济。
本次会议还将力争尽快落实去年年底巴厘岛会议上达成的WTO贸易便利化协议。在APEC峰会间隙取得进展的TPP贸易协定也将得到进一步推动。
此外,领导人峰会之后习近平将对澳大利亚展开国事访问,届时协商已久的中澳自由贸易协议将会有新的进展,有关中国向澳大利亚开放农产品贸易市场和外商受限领域的投资、澳大利亚向中国国企开放投资等问题有待解决。
跨国避税:
随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避税案件被披露,跨国公司的避税问题在近两年被强制加入G20议程,在美国和英国的主导下,打击跨国避税的也将成为这次峰会主要议程。跨国公司总是能够使用聪明的办法,利用各国法律和财税制度的差异,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和避税天堂。本次峰会将力图建立相关措施,诸如国家间税务信息互换机制、强制跨国公司汇报国别账目等。
气候变化:
东道主澳大利亚称本次会议将重点关注“经济问题”,把气候变化置于次要议程。这遭到一部分澳大利亚公众反对,甚至一群人将头埋在沙子里以示抗议。今年澳大利亚保守派联合政府取消了碳税,成为第一个在“减排政策”上开倒车的国家。就连这次G20峰会前布里斯班的漫谈会都是澳大利亚煤炭公司赞助的,然而,在其他成员国要求下,澳总理阿博特极不情愿地同意将气候变化也列入公报,作为一项单独的条款。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并非G20的传统议题,但乌克兰危机和马航MH17事件、再加上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动荡,地缘政治议题很难不进入讨论。俄罗斯还在峰会召开前将战舰派驻布里斯本北部的国际海域,引起澳大利亚政府的谴责,此前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和普京在APEC峰会见面时曾要求俄罗斯为MH17事故道歉并赔偿。一直呼吁严厉制裁俄罗斯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决意和普京当面讨论在乌克兰发生的冲突,警告他不要引发新一轮冷战。
5、G20的抵制者
围绕G20峰会的争议几乎和峰会的历史一样长。2008年G20召开首次领导人峰会,2010年多伦多峰会就出现大规模公众抵制。此后,G20抵制活动几乎和G20领导人峰会本身一样吸引眼球。这一次的峰会,自然也会面临抗议活动。
G20聚集了全世界最重要国家的领导人,耗资巨大(今年澳大利亚据估算投入了3.5到4亿美元),部署密集的安保武力,如此兴师动众,在事实上却很难解决问题,以往峰会提出的目标,大多都落空了。
6、为什么会落空?
其一是由于二十国集团本身的结构性问题,相较于“金砖国家”机制等更小的圈子,G20涉及的国家要多得多,在各种问题上的分歧也更大,形成共识就更困难,所以往往只能出一些措辞比较模糊的文件。当然,其实对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来说,“坐下来谈”这件事本身,比“谈出什么来”更重要。
其二,则是由于多边机制难以对各国的国内政治形成约束。尤其是在总统制国家,经常出现立法机构的控制者和总统分属两个党派的情况,总统在外谈成的东西往往因此在国内被否决了。譬如2010年,奥巴马提出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这个方案最后就是被共和党人控制的众议院否决了。
(本文由智谷趋势研究中心授权新时社网发布)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