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消费平稳增长,进出口有所改善,就业形势稳定,投资增速和物价涨幅有所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1.9%,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针对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物价涨幅有所走低的形势,在保持定力的同时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用调结构的方式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搭配使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适时适度进行双向调节,创设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在保持流动性总量适度充裕的同时着力引导市场利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适当调整宏观审慎政策参数,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力度,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总体看,各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平稳增长,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市场利率回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有一定程度缓解。2014 年9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同比增长12.9%。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比年初增加7.7 万亿元,同比多增4045 亿元。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 万亿元。9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7%,比上月下降0.12 个百分点,比上年12 月份下降0.23个百分点。9 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525 元,比6 月末升值3 个基点。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中国经济也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需要从经济发展规律和新常态视角观察和分析中国经济运行。房地产市场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和制造业增速放缓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宏观政策调控方式的创新和完善,中国经济中长期将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增长。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阶段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暴露可能会有所增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显紧迫。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贯彻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改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同时,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多措并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