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定价和新股发行一样,核心是定价问题,重组办法、收购办法和退市制度的实施将明显提升并购重组的市场化程度。”10月27日,对于监管层打出的系列并购重组“组合拳”,国泰君安分析师孙金鉅如是说。“自2013年10月证监会实施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以来,重大资产重组和吸收合并的审批时间几乎缩短了一半。而重组新政正式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并购重组审核效率。”
10月24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此外,工信部牵头,会同发改委、商务部及证监会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上市公司并联审批方案。
对此,东莞证券研究员陈曦也表示,从上述发布的文件内容看,提高并购重组审批效率是此次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第十三条明确了借壳上市的标准,即“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的”。对于借壳上市,办法亦明确了需要经过证监会审批,而除此以外,只要不涉及发行股份,取消证监会审批环节。
浙商证券研究员谢伊雯认为,这次并购重组管理办法里面修改的内容有十几个点,主要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简化对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批;二是对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性加强监管;三是明确对并购、资产重组的支持。
并购重组清障
孙金鉅称,此次政策“组合拳”彻底为市场化并购重组清障,取消了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取消要约收购事前审批及两项要约收购豁免情形的审批;不再将发改委实施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商务部实施的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上市公司核准、经营者集中审查等三项审批事项,作为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审批的前置条件,改为并联式审批。
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2014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到1万亿元,已超过2013年全年交易金额。目前,约90%的交易单数和75%的交易金额,依规无须证监会审批。
陈曦认为,并联审批后,证监会不需等待相关部委批复,这将进一步缩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全过程时间,提升并购重组效率。
孙金鉅表示,重组新政下,并购重组创新式资本运作空间仍较大。“如果说2013年是并购重组元年——二级市场以并购数量激增的方式宣告了并购重组浪潮的来临,那么2014年则可以定义为并购重组创新年——并购重组潮明显贴上了创新式资本运作的标签。”孙金鉅直言。
在其看来,并购重组潮背后,增量资金以产业资本的形式纷纷进入A股市场。如“PE+上市公司”的并购模式,达到一二级市场联动的效果;而“储血式”定增,大股东和产业资本主导再融资,为后续的资本运作做资金储备;并购基金亦为产业资本提供了资金和项目;在举牌控股背后,产业资本看好上市公司前景及估值,并争夺控股权。
四季度再迎高峰
对此,华泰证券研究员崔红霞表示,每年年底向来都是市场炒作重组题材的黄金时段。重组新政实施后,简化重组审批将成为国企改革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推手,四季度资产重组案例将再迎高峰。
陈曦分析,从市场角度看,对于并购重组事件,投资者始终抱以较高的热情持续关注,而从实际的股价表现看,实施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也的确往往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回报,而其实现的基础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基本面的改善。这可能是“锦上添花”,即原有业务运行得不错,通过收购进一步做大做强,如蓝色光标一类;也可能是“雪中送炭”,原有业务不佳,通过重组注入盈利能力明显增强的资产,众多的ST股被借壳便属此类。
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市场预期。市场总是喜新厌旧,旧的产业垂垂老矣,新的产业虽然前景仍然模糊不清,但总蕴含着新的希望,市场的估值便水涨船高。
在上述两方面因素推动下,并购重组类的个股往往走出强势行情,而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动,并购重组有望迎来爆发期,同时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新产业和国企改革等将成为并购重组浪潮中增量资金的标的物。并购重组之下的增量资金(以产业资本为代表)将把标的股票的估值进一步打高,我们认为,新产业和国企改革等将成为其主要标的物。”孙金鉅称。
陈曦认为,我国有望迎来并购重组爆发期。其预计,在行业选择上,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且产业集中度不高的行业有望成为并购重组的排头兵,如传媒、信息等行业。
不过,由于重组新政对于借壳上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禁止创业板借壳上市,此举将对“壳”价值造成严重打击。同时,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要实施借壳上市,其对应的标的执行与IPO等同的要求。很显然,本次管理层是对借壳上市设定了高门槛,目的就是推进退市制度的实施,减少借壳上市行为。而对二级市场来说,原有的“壳”价值将因此大大减损。
“从目前政策的趋势背景看,注册制的推进方向明确,而退市制度的实施保障至关重要,市场有进有出将逐步成为常态。基于以上判断,建议投资者对ST股、绩差股提高警惕,规避相关风险。”陈曦如是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