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苏晓晖:APEC会议能否成中日关系转折点?

苏晓晖:APEC会议能否成中日关系转折点?

\

  文/ 苏晓晖

  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举行。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然而,在诸多参与方准备讨论如何应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所面临挑战的同时,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亚太重要经济大国,关心的却是首相安倍晋三能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晤。

  从表面看,日方要求举行领导人会晤可谓诚意十足。安倍“求会晤”已经不是第一次。似乎每逢重大的多边场合,他都要表示一下与中国高层见面的意愿,甚至想方设法再现“走廊外交”。早在此次APEC峰会会期前几个月,安倍就放出话来,称自他上台以来还未能举行中日领导人会晤是“很大的遗憾”。同时,日本反覆强调中日不举行领导人会晤,会对两国关系造成损害。

  中日领导人对会晤看法不一

  日本跟高层会晤“较劲”,中国却关心两国之间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中国来说,“领导人见或者不见,分歧就在那里”。

  日本要的是“面子”。尽管日方一再大造舆论,呼吁中日两国领导人见面,但一旦追问其对会晤的目标和期待,却往往只能得到模糊的答案。有日方学者表示,要“让首脑会晤成为两国关系转好的开端”。然而,问及会面如何能够终止问题、开创友好未来,日方就很难自圆其说了。

  也有日本和西方的媒体炒作,中国领导人不见日本首相,两国就无法就矛盾进行交流。这种说法实在牵强附会。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两个国家尤其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如何能靠高层来维繫。在领导人会晤之前,往往需要双方工作层进行反覆沟通协调,就各项议题进行讨论,将每个细节落实,为领导人会晤打下基础。目前,中日之间在很多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即使高层坐在一起,也不可能立即“化干戈为玉帛”。至于安倍所暗示的,不见他就会导致两国关系“破裂”,更属无稽之谈。

  中国更看重的是“里子”。领导人见面是两国关系友好的自然表露,而不是反过来,双边关系饱受问题困扰的时候还要勉强进行领导人会晤。领导人不应“为了见面而见面”,见面是为了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没有任何成效的领导人会晤反而会对两国关系产生副作用。

  中日战略互信面临考验

  即使两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双方之间的互信关系也难以借此一会得以修復。很明显,日本将中国作为对手而非伙伴。安倍政府上台后,外交的重点之一是加强日美同盟关系,其中不乏应对中国崛起之意。日本正紧锣密鼓地与美修订《防卫合作指针》。该指针是1978年日美两国以苏联进攻为假想而制定的,1997年为应对朝鲜问题而修改。此次修改的目标则指向中国。

  安倍大搞“理念外交”和“价值观外交”,在密集开展的外交活动中,总不忘借此“含沙射影”地批评中国。安倍还动辄强调“尊重国际法”,极力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要消除日本政府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偏见,非一日之功。

  安倍要在APEC会议期间会见习主席,却似乎对APEC的议题漫不经心。此次APEC会议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而日本目前工作重心是与美进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加入高标准的俱乐部,维护西方国家对世界贸易的主导权。  推动区域一体化难形成合力

  对于中国支持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等目标,日本不但不愿参与合作,反而满怀敌意。近期,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取得进展,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签署了备忘录。亚投行本是互利共赢的好事情,但日本偏偏表示“不欢迎”,甚至认为中国推动亚投行是为了与日本把持的亚行唱对台戏。

  日本忘记一个事实,中日互为重要邻国,两国之间的相互依存难以斩断。日本还忽视了一条真理,合作才是发展的有力保障。与其不断喊话“求见”中国领导人,安倍不如以实际行动来消除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障碍。(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所副所长)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